编者注:独立文章系列的第四篇。
威廉·丁道尔(约1494-1536年)对英国的宗教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人会说他的贡献在于将《圣经》翻译成英文并审查其出版。然而一位传记作家布莱恩·爱德华兹(Brian Edwards)却认为丁道尔不仅是〝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他本人〝就是英格兰的宗教改革〞。这位改教家在翻译《圣经》时对英语语言的使用大有能力,因此他也被称为〝现代英语之父〞。
约翰·福克斯(John Foxe)甚至称丁道尔为〝英格兰的使徒〞。毫无疑问,丁道尔以其不朽的作品,改变了英国历史和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
丁道尔出生于1490年代初英格兰西部农村的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出生年份很可能是1494年。丁道尔家族是一个勤劳且有头有脸的富裕农民家庭,因此有能力将威廉送到牛津大学去读书。1506年,12岁的威廉进入马格达伦学校(Magdalen School),这间学校相当于位于牛津大学马格达伦学院内的一所预备文法学校。在马格达伦学校学习了两年后,丁道尔进入了马格达伦学院学习了文法、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修辞、逻辑和哲学。不仅如此,在英国最优秀的古典学者的指导下,丁道尔在语言方面取得了迅猛的进步。他于1512年获得学士学位,1515年获得硕士学位。在离开牛津之前,丁道尔被任命为神职人员。
剑桥大学和白马驿站
此后丁道尔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据说他取得了剑桥大学的学位证书。当时马丁·路德的许多作品在剑桥大学的师生中广为流传,在校园里引起了振奋人心的风潮。在这样的背景下,丁道尔接受了新教运动的核心真理。
1520年,就在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三年后,一小群剑桥大学的学者开始定期聚集,讨论这种〝新兴〞神学。他们常常聚在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校园内一家名为〝白马驿站〞(White Horse Inn)的酒馆里。由于他们常常对德国改教家路德的想法进行辩论,因此这个团体也被称为〝小德国〞。在这群人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了改教运动的领袖。
1521年,丁道尔觉得自己需要离开学术环境,以便对宗教改革的真理进行更仔细的思考。同时他也希望有时间研究和消化希腊文新约圣经。于是他回到格洛斯特郡找了一份工作,为富裕的约翰·沃尔什爵士家(Sir John Walsh)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意识到要在英国用拉丁文圣经来传福音是不可能的。他逐渐看到,〝除非将圣经以母语的形式呈现在英国人眼前,否则平信徒不可能得到真理上的建造。〞
当时当地的牧师们经常去沃尔什庄园(Walsh manor)用餐,丁道尔亲眼目睹了罗马神职人员令人震惊的无知样貌。在一次用餐期间,丁道尔与一位天主教神职人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后者说道:〝我们可以没有上帝的律法,但绝不能没有教皇的律法。〞丁道尔大胆地回应说:〝我反对教皇和他的一切律法。〞紧接着他说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如果上帝早几年赦免我,一位农家少年在我的教导下都可以比你们更熟悉圣经。〞 从这时起,将圣经翻译成英文就成了丁道尔的重任,驱使着丁道尔前行。
带着计划去伦敦
1523年,丁道尔前往伦敦,为翻译圣经这个项目寻求官方授权。他计画与伦敦的主教库斯伯特·坦斯特(Cuthbert Tunstall)会面。丁道尔认为坦斯特会对他的翻译项目持开放态度,但他遇到了阻碍,坦斯特坚决抵制路德思想的传播。由于1522年路德的德语圣经发行后,德国发生了很大的动乱,坦斯特担心同样的事也会在英国上演。坦斯特很清楚,一本人人都触手可得的英文圣经将会促进改革宗教义的发展,威胁到天主教。丁道尔很快就意识到,他必须离开英国才可能完成他的圣经翻译计划。
1524年4月,时年30岁左右的丁道尔启航前往欧洲大陆,着手开始他的圣经翻译和出版计画。在他生命的最后十二年中,丁道尔都被驱逐在英国之外,过着逃犯般的流亡生活。
抵达德国汉堡(Hamburg)之后,丁道尔的旅程似乎是从威登堡(Wittenberg)开始的,路德在这里推翻了教皇残余的权威,这座城市深受路德的影响。在这里,丁道尔开始将《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英文。
1525年8月,丁道尔前往科隆(Cologne),在那里完成了《新约》的翻译初稿。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丁道尔找到了印刷商彼得·昆特尔(Peter Quentell)来出版他的圣经译本。他本打算不惜一切代价秘密印刷圣经译本,但这个项目的消息最终还是泄露了。一位宗教改革运动的激烈反对者约翰·科赫莱厄斯(John Cochlaeus)无意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并立即安排对印刷厂的突击检查。然而,丁道尔早有预感,他带着只有十页的印刷稿消失在了夜色中,沿着莱茵河逃到了对新教改革更友好的城市沃木斯(Worms)。
1526年,丁道尔找到了一位名叫彼得·肖弗(Peter Schoeffer)的印刷商,他愿意完成丁道尔的英文新约圣经的印刷工作。这是最早从希腊文翻译成英文,并以清晰的、大众化的英语机械印刷成册的圣经的一部分。1526年春天,丁道尔开始将他的英文新约圣经装在成捆的棉花中偷运到英国。这些圣经很快就供不应求了。
到了1526年夏天,丁道尔的新约圣经在暗中流通的情况被教会官员知道了。坎特伯雷(Canterbury)的大主教和伦敦的主教都被激怒了。他们试图销毁所有能找到的丁道尔的《新约圣经》副本,并宣布购买、出售甚至连搬运圣经是一项重罪。但这些行动未能阻止丁道尔译本的传播,英文圣经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1528年6月18日,约克的红衣大主教托马斯·沃尔西(Cardinal Thomas Wolsey)派遣三名代理人到欧洲大陆积极寻找丁道尔。沃尔西还命令英国驻低地国家(荷兰)大使约翰·哈克特(John Hacket)要求低地国家的摄政王授权逮捕丁道尔。但由于丁道尔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已经撤回了马尔堡,因此哈克特最终报告主教找不到丁道尔。
翻译摩西五经
1528年9月,又有人试图追踪丁道尔。修士约翰·韦斯特(John West)从英国被派往欧洲大陆逮捕逃犯并将其带回。韦斯特在安特卫普(Antwerp)登陆,身着平民服装,开始追捕丁道尔。他走遍了各个城市,到处审问印刷商。在这种压力之下,丁道尔选择继续留在马尔堡。他利用这段时间自学希伯来语。丁道尔还是学生的时候,英国的大学还没有开始教授这种语言。有了这项新技能,丁道尔开始将摩西五经从希伯来文翻译成英文。
1529年,丁道尔从马尔堡搬到安特卫普,这座繁荣的城市有发达的印刷业、富有同情心的英国同胞,以及一条直接通往英国的路线。在这些新的掩护下,他完成了对摩西五经的翻译,但他仍然觉得留在这个大城市的危险太大了。他意识到,五经必须在其他地方印刷。于是丁道尔登上一艘驶向德国易北河口(Elbe River)的船只,转道到了汉堡。不幸的是,一场可怕的风暴袭击了这艘船,船在荷兰海岸触礁,丁道尔的书籍、著作和摩西五经的翻译本都遗失在了海上,因此他不得不从头开始这项工作。
最终丁道尔去了汉堡。在那里,他被接到冯·埃默森家中(the Von Emersons),这是一个对宗教改革强烈认同的家庭。在这个让人有安全感的环境中,丁道尔开始了重新将摩西五经从希伯来语翻译成英语的艰巨工作。这项工作从1529年3月一直持续到12月。1530年1月,摩西五经的英文译本在安特卫普印刷,然后被偷运到英国并发行。
1530年11月,亨利八世的顾问托马斯·克伦威尔(homas Cromwell)试图采取另一种策略来动摇丁道尔。他委托认同宗教改革的英国商人斯蒂芬·沃恩(Stephen Vaughan)去找丁道尔。沃恩代表国王受命为丁道尔提供薪水以及回英国的安全通道。当他到达欧洲大陆时,沃恩给丁道尔写了几封信。丁道尔回了信,并于1531年4月在安特卫普有过好几次秘密会面。然而,丁道尔还是担心国王会违背其安全通行的承诺,从而使翻译工作不得不停止。于是,丁道尔告诉沃恩,他回英国只有一个条件——国王必须让其他人将《圣经》翻译成英语。丁道尔说,如果国王愿意这样做,他就会回到英国,不再翻译圣经。如有必要的话,他甚至会向国王献出自己的生命。
6月19日,沃恩从安特卫普给克伦威尔回信,写下了这几个简单的字:〝我发现他(丁道尔)总是在老调重弹。〞换句话说,丁道尔不会改变他要做的事。在英王授权翻译英语圣经之前,他是不会回英国的。
在安特卫普被捕
1534年初,作为英国富商托马斯·波因茨(Thomas Poyntz)的宾客,丁道尔搬到了安特卫普的一间大房子里。据丁道尔传记的作者大卫·丹尼尔(David Daniell)的记载,波因茨是〝一位善良、机灵、友好且忠诚的支持者。〞 波因茨将丁道尔纳入他的保护范围内,甚至为他提供津贴。
有了这样的安全感之后,丁道尔开始着手完成对他的《新约圣经》翻译的修订工作。第二版译本对1526年的初版进行了大约四千多处的修改和更正。此时丁道尔的希伯来语已经和他的希腊语一样纯熟了,这使得他能够娴熟地翻译下一部分的旧约圣经,即从约书亚记到历代志下。
此时,在英国有一位叫哈利·菲利普(Harry Phillips)的人,他的父亲给了他一大笔钱,让他支付给伦敦的某个人。但菲利普斯把钱都赌输了。教会里某位不知名的高官得知了菲利普斯的困境——这位高官很可能是伦敦的主教约翰·斯托克斯利(John Stokesley),就给了他一大笔钱让他去欧洲大陆搜寻丁道尔。在绝望之中,菲利普斯接受了这项提议。他于1535年初夏抵达安特卫普,开始在英国商人中到处联络询问。当他找到丁道尔时,他假意建立与丁道尔的友谊,骗取了他的信任,然后在某一天他把丁道尔引诱到一个狭窄的通道里,士兵们在那里逮捕了他。在逃亡12年后,丁道尔被抓获。
波因茨的家随之被搜查,丁道尔的一些财产被拿走。然而,他从《约书亚记》至《历代志下》的那部体积庞大的翻译手稿却不知怎么的在这次突袭中被保留下来。这份手稿很有可能在他的好友约翰·罗杰斯(John Rogers)那里,约翰最终将其付印成为1537年的《马太版圣经》。(The Matthew Bible)
被囚维尔沃德
丁道尔被囚禁在布鲁塞尔以北六英里处的维尔沃德城堡(the castle of Vilvoorde)中。在那里,丁道尔被折磨了将近一年半之久,为他的审判做着准备。福克斯(Foxe)写道,丁道尔〝所影响的……正是他的敌人〞,因为据说在他被囚禁期间,〝他使得他的看守、看守的女儿和家里的其他人都归信了。〞
1536年8月,丁道尔接受了终审判决,针对他的指控有一长串,他被判为异教徒。同一天,在一次公开仪式上丁道尔被革除神职人员的身份。然后他被移交给世俗权力机构进行惩罚,被宣判死刑。
1536年10月6日,丁道尔被处决。他被勒死、被火烧,他的身体被火药炸开,但在死前的那一刻,他喊出了那句著名的遗言:〝主啊,求祢打开英国国王的眼目。〞
本文原刊于《独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