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與愛鄰舍 - 林格尼爾福音事工
愛那不可愛的人
2020年10月21日
失望的真相
2020年11月27日
愛那不可愛的人
2020年10月21日
失望的真相
2020年11月27日

基督與愛鄰舍

編者註:這是《桌邊談》雜誌:愛我們的鄰舍系列的第七章。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情節,在這段情節中的一個角色是神父佐西馬,一位住在修道院裡的長者,他是艾繚莎的導師,而另一位角色就是這位女士,她前來尋求他的開導。她向他懺悔說她恐怕自己無法「主動地去愛人」,因為她的動機經常是錯誤的。對於她的擔憂,神父佐西馬在回答的時候,提到了好幾年前一位醫生類似的懺悔內容。

「我很愛人,」他說,「但我很訝異自己有這樣的情況:我愈是愛全人類,就愈是不愛個別的人,也就是不愛特定、具體的一個人。在我的理想中,」他說,「我經常滿懷熱情地去想著該如何服事全人類,而且假如突然真的有需要的話,我也願意為全人類被釘上十字架,但是我卻無法忍受要跟任何人待在同一個房間裡,哪怕是兩天我也受不了,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只要一有人靠近我,他的個性就會壓抑到我的自尊並且約束到我的自由。在不到二十四小時的時間裡,我就會開始憎恨他,即使對方是最優秀的人也一樣:有一次是因為對方吃晚餐吃太久了,另一次則是因為對方感冒,一直在擤鼻涕。只要人們一觸碰到我,我就會立刻變成全民公敵,」他說,「但是另一方面,每當我愈是憎恨個別的人,我就愈是熱切地愛全人類。」

神父佐西馬這樣總結了他的建議:

很抱歉,我沒有更能安慰人心的答案了,因為跟夢幻的愛相比,主動的愛是一件嚴苛又令人畏懼的。夢幻的愛要求的是立即的行動、快速的表達和成群的觀眾。夢幻的愛確實也能讓人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不過前提是這個犧牲的過程不能太漫長,必須盡快結束,就像舞台劇一樣,並且還要有許多觀眾在一旁觀賞與稱讚。而主動的愛則是付出勞力並且持之以恆,而且對某些人而言,這或許是一門完整的科學。

夢幻的愛與付出實際行動的愛,愛的觀念與愛的實際展現,這兩者之間的差異相當大。夢幻的愛很簡單,不需要我們為此付出什麼,只要有想像力就可以了;而主動的愛則是非常艱難的,需要我們把想像化成實際行動,並且要身體力行地去表達出來。夢幻的愛是一個浪漫的概念,在我們心中上演給一群虛構的觀眾欣賞,而主動的愛則是真實的故事,需要我們親身參與並且堅持不懈。耶穌和新約聖經的作者將上帝的律法總結為愛鄰舍,他們說的就是主動的愛。

使徒約翰也呼召我們去付出主動的愛。他寫說:「孩子們,我們愛人,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動和真誠上表現出來。」(約翰一書3:18)愛是需要去實踐出來的,如此才能把愛展現出來。耶穌完美地向我們展現出這種愛,祂願意在我們裡面實行這樣的愛,也願意藉著我們去實行這樣的愛。但是要用這種主動的愛去愛我們的鄰舍,就像神父佐西馬說的,是「一件嚴苛又令人畏懼的事」,也是需要聖靈的幫助才能做到的事。

耶穌愛祂的門徒到底,即使他們心硬、思想遲鈍、性格又軟弱。

主動的愛是具體的

耶穌並不是籠統地、遠距離地愛人。祂對人的愛是非常細緻而且靠近人們的。祂的愛並不是一種對社會大眾的模糊情感,而是確確實實的愛,確切地對著人們發出來。祂愛祂的家人,祂順服祂在地上的父母,祂在他們的權柄之下長大成人(路加福音2:51)。祂臨死的時候也向祂的母親展現出愛,祂把祂的母親交託給祂的朋友與門徒─約翰(約翰福音19:26-27)。耶穌愛祂的門徒到底,即使他們心硬、思想遲鈍、性格又軟弱。祂愛祂的仇敵,這些仇敵並不是在遠方、見不到面的仇敵,而是祂生活周遭那些猛烈反對祂、毀謗祂、並且以暴力來拒絕祂的人(路加福音4:16-30)。耶穌愛人,這些人是有名字的,也有各自的處境和需求。祂會去了解這些人的名字、進入他們的處境並且滿足他們的需求。祂醫治了一位朋友的岳母(馬可福音1:29-31)。出於憐憫,祂觸碰並且潔淨了一位大痲瘋病人。祂餵飽了飢餓的人,醫治了生病的人,並讓瞎子能夠看見,又讓受壓制的人得到釋放,當民眾如同羊沒有牧人的時候,祂也教導他們真理。

幻想中的愛並不需要人真的去進入對方的生命與痛苦之中。但是主動的愛是非常真實的。主動的愛面對的是真實的人,並且也必須要去處理真實的需求。主動的愛要求我們不是停留在感覺的層面而已,不是那種只在心裡對一群自己不認識的人感到模糊的愛,而是要實際去接納他們、認識他們、傾聽他們並且幫助他們。

主動的愛是犧牲的愛

現代人的自我,都毫不羞愧地專注於追求「表現型個人主義」。這種文化觀念認為真正的快樂存在於能夠不受妨礙、完全自由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跟隨自己的心並且追尋自己最深層的渴望,把一切會造成阻礙的人事物都拋諸腦後。快樂是一個目標,而捨己則被視為自我背叛,只能用來確保自己的幸福會被徹底糟蹋。

但是,為了要真實地去愛人,我們必須願意限制我們的自由。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哥林多前書13:5),而是關懷別人的需求。夢幻的愛並不需要人對自己死,不需要犧牲自由,也不需要擔負別人的重擔。然而,「在行動和真誠上」的愛經常會要我們為了別人的緣故而拋棄自己的喜好、舒適和計畫。在我們的婚姻、家庭、教會、友誼和鄰舍之中,如果我們要真實地去愛人,我們就必須把別人的益處看得比我們自己的益處更重要。我們如果要堅持自主權的理想以及徹底的個人主義,那我們就不可能體會到愛的深度,因為愛的本質本來就是會給我們的生活加上限制的。

耶穌親身示範了這個真理。「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28) 祂來到世上並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父的意思行(約翰福音6:38)。祂不願意照著自己的意思行,而是為了愛的緣故、也為了祂所要拯救之人的永恆益處而順服父的旨意。耶穌欣然背負我們的擔子,並且在十字架上承擔它們。基督代替我們死,這樣的愛就是基督徒群體所要效法的榜樣。保羅勸勉我們「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上帝。」(以弗所書5:2) 如果我們要像耶穌愛我們這樣去愛我們的鄰舍,我們就必須離棄自主權和自私的自由,並且喜樂地接受愛所帶來的約束和十字架。我們必須願意接受犧牲的愛所帶來的干擾與不便。

主動的愛經常得不到回報

夢幻的愛期望能得到立刻的回報。它渴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感謝、認同和支持,而當別人的認可遲來的時候,它就會感到疲乏無力。但是主動的愛即使沒有得到回報,也依然殷勤工作,堅持不懈。

如基督一樣的愛並不會因著別人的回報而有所動搖。耶穌的愛一直都是被藐視、拒絕和唾棄的。但祂的愛卻堅定不移,祂甚至沒有不將祂的愛給予那些不斷怠慢祂的人。

若要像耶穌愛我們那樣愛我們的朋友、家人和鄰居,我們就必須離棄我們與生俱來的傾向,那就是對於付出愛的對象有所要求。主動的、具體的愛意味著我們要繼續付出愛,即使這種愛被人輕視、得不到感恩。我們的愛應當是十字架形狀的。十字架不僅是彰顯了上帝在基督裡的愛,它也表明人類拒絕了上帝在基督裡的愛,同時也是上帝在基督裡的愛即使在被拒絕的情況下仍然堅定不移的完美寫照。當我們愛別人、而別人卻用憤怒、苦毒、忘恩負義或視為理所當然的態度來回應時,我們就當想起耶穌曾堅定地為那些劊子手禱告,即使他們把祂釘在了十字架上。這能維持我們的愛。

主動的愛在我們裡面成就美事

上帝渴望使我們更像耶穌。祂已經賜給了我們聖靈,要使我們轉變成耶穌的形象,以至於我們能越來越成為上帝希望我們成為的樣子。當我們在愛中為鄰居貢獻心力的時候,聖靈培養了我們的人性,並在我們裡面成就美事。這樣的美事,並不是簡單地透過想愛的行為就能成就的,而是透過不斷實行無私的愛來成就的。我們的性格是由我們不斷實行的行為形成的。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選擇以犧牲的愛來限制自己的自由、並對那些可能不會回報我們愛心的人付出愛的時候,我們其實正在成為一種人,也就是像耶穌那樣付出愛的人。

我們並不因我們的愛而得到稱義。福音的訊息並不是「要像耶穌一樣去愛」。耶穌為我們死,是因為我們無法活出像祂那樣的生命。我們唯獨只有透過信靠祂所完成的工作,才能被稱為義。但那些因信稱義的人得到了榮耀的呼召,要像耶穌一樣去生活和付出愛,並相信祂的靈足以為我們的努力加添力量,也相信祂的恩典足以赦免我們的失敗。

本文最初發表於《桌邊談》雜誌。
J.R. Vassar
J.R. Vassar
(瓦撒爾)瓦撒爾牧師是德州葡萄藤十字架教會的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