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子上帝 - 林格尼尔福音事工
圣父上帝
2021年11月06日
圣灵上帝
2021年11月09日
圣父上帝
2021年11月06日
圣灵上帝
2021年11月09日

圣子上帝

编者注:这是《桌边谈》杂志:三位一体系列的第四篇。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听到圣子的永恒生成(eternal generation,即在永恒中为父所生)的教义时,我感到很困惑。当时我正在为就读神学院做准备,阅读伯克富(Louis Berkhof)的经典著作《系统神学》。我发现这个主题太过纯理论性了。我意识到认定上帝之子不是受造物,而是上帝的重要性。但我无法想象,为什么有必要如此详细地讨论圣子的受生性。当时我无法想象,人们到底从圣经的哪里得到这样的观念?以及,这有那么重要吗?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个教义真的非常重要,而且它并不像我当初想的那么纯理论性。

圣经中的上帝是三位一体的,意即具有三个位格的上帝1。位格与位格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神性的层次,因为这三个位格同样都是上帝。正如《西敏小要理问答》所言,圣父、圣子和圣灵〝本性相同,权能、荣耀相等〞(WSC 6)。基督徒不应怀疑神格中任何一个位格的神性或人性。相反地,三位一体中各位格之间的区别被称为位格的属性:圣父生圣子,圣子受生于圣父,圣灵从圣父和圣子所出。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这些区别,因为否认这些区别就是走向许多异端邪说的第一步。圣子的神性并不比圣父的神性低等;上帝之子本身就是上帝,正如圣父是上帝一样。

因此,谈到圣子在永恒中的生成,就是谈上帝之子所独有的特点:祂是受生的。这丝毫没有贬低圣子的神性。圣子的受生并不表示祂的神性低于祂父的神性,而是意味着祂位格的存在(personal subsistence)是从圣父那得来的。神圣的本质本身并不是受生的。相反地,在永恒的生成中,圣父将神圣的本质传递给圣子;圣父和圣子拥有相同的本质,没有变化。

而这种生成必须是永恒的。圣子的生成不可能发生在某一时刻,因为假如圣子是在某一时刻生成的,那么圣子就不是永恒的圣子了,圣父也不是永恒的圣父了。假如圣子的生成是一个单一的事件,那么这将意味着上帝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假如圣父在某一时刻才成为圣父,或者圣子在某一时刻才成为圣子,那么上帝就并非永远不变的(不会改变的)。因为上帝的儿子从未改变,所以祂的受生必须是永恒的受生──祂的受生并不是很久以前发生或曾经一次性发生的事情。它是圣父与圣子之间永恒的、无地点的(placeless)、无变化的传递。永恒的生成也不意味着上帝有任何分裂,仿佛神性的本质在三个位格之间分割,或由一个位格到另一个位格相加而成。每个位格都拥有相同的神性本质和神性本质一切的丰盛。永恒的生成也是一个必要的行动,这意味着它总是存在的,不可能是不存在的。

从来没有一个时期是圣子不存在的。圣子一直都是圣父的儿子,而圣父也始终都是父亲。

永恒的生成肯定了上帝之子的完全神性;它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指圣子的受造。假如圣子是被创造的,祂就不具有完全的神性。这是第四世纪的教父亚他那修(Athanasius)与异端亚流(Arius)之间冲突的核心问题。亚他那修正确地主张说上帝之子不可能是第一个受造物,而必定在永恒中就是上帝之子。从来没有一个时期是圣子不存在的。圣子一直都是圣父的儿子,而圣父也始终都是父亲。

诚然,永恒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即使我们能正确地解释它,我们也无法完全理解它。换句话说,它是奥秘的。

这个教导是从哪一段经文来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见证就是《约翰福音》,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希腊文用词monogenēs,英王钦定(KJV)本将其译为〝独生〞子(约1:14,18;3:16, 18;见约壹4:9)。然而,大多数现代译本将monogenēs译为〝唯一的〞儿子(ESV、NIV、CSB译本)。翻译成〝唯一的〞是否真的比翻译成〝独生〞更好,这还没有定论,但永恒受生的概念并不取决于monogenēs的翻译方式。相反地,这个概念主要来自圣经中关于圣子先在(preexistence)和圣父圣子之间永恒关系的启示(例如,约17:5,24;见西1:15-20;来1:1-3)。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圣父不是圣子的父亲,圣子不是圣父的儿子(约1:1-2;见太11:25-27;路10:21-22)。《约翰福音》第五章第26节经常被用来支持永恒的生成:〝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祂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许多神学家指出,圣父赐予圣子生命的这件事不可能是在时间之中发生的。因此,这件事必定是在永恒中发生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约翰福音》五章26节就是对〝永恒生成〞观念的强力佐证。

在旧约圣经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经文对永恒生成的佐证。历史上其中一个显眼的佐证经文就是《诗篇》第二篇第7节:〝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虽然这段经文在新约中被用来指耶稣的复活(徒13:33),但在复活中宣布和证明的儿子身份是以先在的儿子身份为基础的(the Sonship declared and vindicated in the resurrection is grounded on preexistent Sonship.)。《弥迦书》第五章第2节在历史上也被用来支持永恒的生成:〝伯利恒的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祂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这句话通常被理解为既是指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也指圣子的永恒受生(〝祂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许多现代解经家怀疑这段经文教导的是永恒的生成,但较新的解释不一定比传统的解释更好。不管人们对这些旧约经文的看法如何,圣子的永恒生成在圣经中确实具有充分的依据。与许多关键的教义一样,它不是来自一两个孤立的经文,而是来自整个圣经的教导。

作为圣经中的教义,圣子的永恒受生并不是纯理论性的;它是实用的,因为它谈到的是受造界的中保和救赎。先在的圣子就是道──Logos(约1:1、14)──世界是借着祂受造的(西1:16;来1:2)。如果认为圣子的工作只在新约中开始,那就错了。祂在旧约里就已经以创造者和启示者的身份开始做工了(见约1:1-5)。圣子在旧约中也参与在救赎的工作里。犹大指出耶稣是将以色列人从埃及拯救出来的人(犹5)。在新约中,耶稣的儿子身份对于救赎的工作而言尤为重要。在成为肉身的过程中,上帝之子取了真正的身体和有理智的灵魂。祂是由童贞女所生的,这对先在且圣洁的上帝之子来说是合宜的。祂独特的出生意味着祂没有被卷入亚当的罪中,而是站在新创造的顶端。身为上帝之子,耶稣是大卫(路1:31-33)和亚当(3:38)的成全。但祂的意义不止于此。祂是上帝的儿子,是永恒的。祂是以马内利,上帝与我们同在(太1:23),是永生上帝的儿子(16:16)。因此,祂身为儿子的身份在受洗时被宣布(3:17;可1:11;路3:22),在旷野被试探(太4:1-11;可1:12-13;路4:1-13),在变相时被确认(太17:5;可9:7;路9:35),在被钉十字架的时候受嘲笑(太27:37-44;见26:63-64),并在复活中得到平反(徒13:33;罗1:3-4)。然而,圣子的行为并不脱离圣父和圣灵,因为三位一体的外部工作是不可分割的。

上帝的儿子并不是到了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才存在;祂早在世界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祂创造并维护世界,祂为祂的子民明确地完成了救赎。祂是我们的上帝和救主(彼后1:1)──在永恒中受生的上帝之子。

1在神格中,一个位格,或称三位一体之本质(hypostasis),是〝一个具有理性性质之实际存在的个体〞(a subsistent individual of a rational nature, Thomas Aquinas)。三位一体中的每一位格都可以被区分为一个个体,尽管每一位也都存在于一体的神性本质之中,并且每一位也都是一体的神性本质。祂们的不同,并非在于祂们在神性属性上的区别,而是在于每一个位格都有各自独特且不可传递的位格特性(圣父非受生、圣子受生、圣灵出自圣父与圣子)。

本文原刊于《桌边谈》杂志

Brandon C. Crowe
Brandon C. Crowe
布兰登 ‧ 克劳博士是费城西敏寺神学会的新约副教授。他有许多著作,其中包括《末后的亚当》(The Last Adam)和《一般书信在救赎历史中的信息》(The Message of the General Epistles in the History of Redem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