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猶大書》你應該知道的三件事
2025年07月30日
關於《以斯拉記》你應該知道的三件事
2025年08月06日關於《約拿書》你應該知道的三件事

編者注:這是《桌邊談》雜誌: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系列的第三十五篇。
約拿的冒險經歷是聖經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故事之一。你可以去問任何一個教會的小孩,他們都可以清楚地告訴你約拿的故事講了什麼。但如果是問關於其他小先知的故事,比如哈巴谷,情況就不太可能是這樣了。然而,這卷書雖然令人印象深刻,但讀者卻不一定很好地理解了約拿書。頑固的先知和大魚都不是焦點。這卷書以問號作為結尾,要求我們仔細思想在神的榮耀和恩典之下,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1. 約拿書幫助我們順服地跟隨神
約拿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不回應神的反例,然而我們必須順服神。這卷書揭示了主的主權。他所給出的不是建議,而是命令。即使船上的異教徒水手也承認神的全能,他們呼求說:「主啊,祢都是照祢自己所喜悅的行事。」(拿一14)神行動果決。他「掀起了一陣大風」(約一4)。他「安排了一條大魚」(拿一17)。這個故事的發展完全在神的掌控之下。
神的命令是明確的。神的指令聽起來簡單地像是在對一個孩子說話:「起來」,「去」,「警告」。約拿的不順服並非因為資訊不夠或是時間倉促,或是受到外界影響的壓力。他就是單純的不願意順服,而他的反抗也引發了災難。我們也會反叛從而故意拒絕神的祝福,招致他的嚴厲管教。
雖然順服是真正敬虔的證據,但順服應當源於愛神的心。約拿吹噓自己的宗教資歷,也拋出了準確的神學論點,但他卻誇大了自己對神的敬畏(拿一9)。他的內心和行為都在逃避「主的面」(拿一3, 10)。約拿的屬靈生命並不健康。從約拿在大魚腹中洋洋自得的禱告,到約拿書結尾約拿的發怒,約拿的心需要轉變,正如尼尼微復興時的特徵一樣。
風、浪、植物、動物,甚至異教徒的順服,都與自滿任性的先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要因他的例子警醒。
2. 約拿書是一本宣教手冊
這一點可能是明顯的,也可能是令人驚訝的。顯然,約拿的故事是關於神的使命。正是因為對失喪之人的憐憫,神才差派約拿去警告尼尼微人他的忿怒將至(拿四2,11)。然而神似乎選錯了人!在這個故事中,約拿幾乎沒有任何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這好像就是重點。約拿不情不願地完成他的使命,這種勉強應該讓他的讀者為他感到羞愧,意識到他們幾乎看不到「萬國的光」(賽四十九6)。我們這些蒙神憐憫的人應當迫切地與世界分享這位充滿憐憫的神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約拿的失敗恰恰證明他並非宣教英雄;真正的英雄是神。約拿不情不願的外展工作讓以色列人預備期待一位更偉大的先知到來,這位先知會樂意尋找並拯救失喪的人(路十九10)。唯有基督能夠實現神對「地上萬族」(創十二3)的祝福承諾。尼尼微的復興預示了五旬節的來臨,撒旦暫時鬆開了控制國家的魔爪。因為神賜下了難以形容的禮物——基督,有一天「千千萬萬被贖回的人將歌唱頌讚這位被宰殺的羔羊無與倫比的價值」(啟五11-12)。「救恩屬於主」,這是確實的(拿二9)。
約拿書表明神對失喪之人的慈愛之心。先知並非憑藉自身的美德、而是作為基督的預表完成了他的使命。我們關注約拿並不是因為他是敬虔的典範,而是因為我們和他一樣,需要他所描繪的那位基督。
3. 約拿書是關於耶穌的
當反對耶穌的人要求他提供一個證據來證實他所宣稱的身份時,耶穌將他世代的人指向了約拿(太十二39)。耶穌將約拿故事的關鍵點詮釋為自己的死亡和復活的象徵。約拿象徵性地死去,因為水手們認為將他投入海中會殺死他(拿一14)。他本不應該在那場幾乎要擊碎船隻的「狂風暴雨」中存活下來,也不應該在魚腹中待了三天之後還可以存活(拿一4)。魚是約拿在水裡的墳墓;被吐到岸上開始了約拿的新生活。舊的約拿——那個憎恨外邦人並自私地渴望舒適享受的約拿象徵著「舊我」(弗四22)。新的約拿仍然很不完美,粗糙地象徵著「新我」(弗四23-24)。耶穌也將死亡並復活。與基督聯合是重獲新生並進入神的賞賜的唯一途徑(羅六8)。
約拿象徵性的死亡與復活也證實了他呼籲尼尼微人悔改時所傳講的信息。我們就更沒有藉口不回應耶穌的福音了:「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和這世代的人一同起來,他們要定這個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你看,這裡有一位是比約拿更大的。」
約拿書是關於耶穌的(路二十四44-47)。唯有在基督裡,我們才能找到站在神面前所需的順服,才能得到幫助開始過我們與神同行的生活。唯有在他裡面,我們才經歷到唯有神的憐憫能激發我們去憐憫他人。
本文選自《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系列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