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来生吗? - 林格尼尔福音事工
你有什么资格论断?
2021年06月23日
借着夸口得到满足
2021年06月28日
你有什么资格论断?
2021年06月23日
借着夸口得到满足
2021年06月28日

真的有来生吗?

编者注:这是《桌边谈》杂志:难题解答 系列的第十二章。

传道者说上帝“把永恒的意识放在人的心里”(传3:11,新译本)。这个意思不仅仅是说我们有一个关于永恒的知识概念或观念,而是说我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那就是我们的今生并不是全部 ─ 有一个“永恒”存在着,它使今生的意义远比许多人敢于想象的还大得多,并揭露出仅仅为今生的事物而活是多么空虚的。

这种对永恒的意识,属于加尔文所说的“神圣感应”(sensus divinitatis);它不可避免地使未重生的人也对我们的无尽未来产生了兴趣。这一点从人类对来世的迷恋和我们谈论“往生者”的方式中可见一斑。这也明显地体现于人类在所有时代、包括我们现在的时代里,对宗教的笃信。死后会是什么情形,几乎是每一个宗教的主要教义,通常也被认为是决定我们今生该如何生活、如何为来生做准备的指标。

永恒的意识就在我们心中,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致力于追求世俗快乐的人通常会觉得生活如此空虚的原因之一。正如刘易斯(C.S. Lewis)所观察到的,我们的心所渴望的,是今生任何事物都远远无法满足的。若要只为今生而活,我们就得努力压抑这种内在的永恒意识,并否定我们最深层的渴望(和志向),如此一来才能用更肤浅的东西来安抚自己。

如果死亡不是我们的最终的结局,那么任何不为永恒而活的每一分钟都是在浪费生命。

耐人寻味的是,古代的伊壁鸠鲁主义者(Epicureans)认为,人在放纵自己享受世上的愉悦时,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对死亡的恐惧;这更进一步证明了人们普遍拥有这种永恒的意识(也知道自己将会面临审判)。为了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他们发明了一种原子论的人类学(atomistic anthropology);在这种人类学中,我们不过是有意识的物质存在而已。换句话说,他们唯一的盼望就是:死亡真的是我们最终的结局。这或多或少是许多美国人今天的处境,也是西方许多不信主的人之所以接受形而上的自然主义(metaphysical naturalism)的动力之一。如果死亡不是我们的最终的结局,那么任何不为永恒而活的每一分钟都是在浪费生命。

然而,无论一个人如何努力否定来世的存在,那种永恒的意识仍然会根深蒂固地存在人心中——难以驱离,以至于康德(Immanuel Kant)虽然不认为有任何人能够知道这样的事,但他还是承认说我们至少必须要相信有来世,才能在今生正确地生活。

康德所说的话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单凭理性“无法”穿透永恒,“察觉上帝自始至终的作为”(传3:11)。然而,永恒的意识和对上帝的认识及律法的工作一样,也同时牢牢地印在我们的心上(罗1:19-22;2:14-16)。我们的良心、渴望、抱负和恐惧都透露了这点。

耶稣并不是像我们许多人这样,生活在由一群世俗不可知论者组成的后启蒙运动文化中,但即使是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教里也有否定复活的撒都该人存在。然而,他们的否定并没有博得耶稣过多的关注;祂只是指出来世(和未来复活)的预设对于整个圣经启示的结构是多么的基本,并表达说那些否认这一点的人“既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上帝的大能”(可12:18-27)。

圣经的预设,也是基督的预设。只有在人类的永存为前提下,耶稣一生的作为和教导才有意义。耶稣并不是在争论这个问题,而是在迫使人们面对自身所处的困境。永恒的状态只有两种:一种是和平与公义的荣耀国度,义人在不朽的新受造界中充分享受上帝的恩典;另一种则是被丢在外面的黑暗里,在不灭的火和令人哀哭切齿的可怕之地受折磨(太8:11-12;13:40-42, 49-50;22:1-13;24:36-25:46)。基督以鲜明的用词谈到了这两种状态,并根据这二者的真实性,既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又赐出了宝贵的应许。

更重要的是,耶稣勇敢地宣称说,每个人的永恒结局取决于,是凭着信心接受福音里的祂,或者因为拒绝祂而在最终审判面对上帝时,为我们辩护的是那定罪我们的良心。耶稣告诉马大,说:“我就是复活和生命,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要活着,所有活着又信我的人,必定永远不死”(约11:25-26)。然后,祂直接向她和我们每个人提出了这至关重要的问题:“你信这话吗?”

本文原刊于《桌边谈》杂志

Bruce P. Baugus
Bruce P. Baugus
布鲁斯‧鲍格斯博士是密西西比州杰克逊改革宗神学院的哲学与神学副教授,以及美国长老教会的教务长老。他着有《改革宗道德神学》(Reformed Moral Th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