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的君王与律法
2025年03月31日
天国与地上的国
2025年04月02日王国的个人敬虔

编者注:这是《桌边谈》杂志:天國生活手冊:登山寶訓系列的第三篇。
“敬虔”这个词确实有点难以启齿。这是什么意思?对于某些人来说,敬虔可能意味着一种道貌岸然的态度,这种态度在最好的情况下是令人厌恶的,在最坏的情况下则是充满了属灵上的骄傲。对于其他人来说,敬虔深深植根于摩拉维亚人福音派敬虔主义的历史中,这种敬虔主义影响了约翰·卫斯理,从而影响了十八世纪乃至今天的整个福音派觉醒。大多数人可能认为敬虔是个人的一些实用的“属灵纪律”。
马太福音第 6 章是著名的登山宝训的中心内容,它以多种有趣的方式指导我们理解敬虔的含义以及如何将其付诸实践。首先,请注意我们的主选择的主题列表。奉献、祈祷、禁食——到目前为止,这些都是我们在敬虔话题下所期望的正常现象——然后再次谈到金钱,这次是从不同的角度,这也许并不那么令人惊讶,因为大多数人在金钱和财产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随后耶稣用很长的篇幅谈论焦虑或担忧,这并不完全是一种“属灵纪律”,而这中间是登山宝训中最著名的关于先寻求神国的陈述之一。
第二,但更重要的是,请注意贯穿本章的持续对比。耶稣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他的追随者,不要“像他们”那样表现出敬虔,而要“像这样”只把上帝作为听众的人。你可以在马太福音6章1-2节中看到这种对比,耶稣在那里描述了当时捐赠者非凡的炫耀行为,然后告诉他的追随者,“不要在你们面前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称赞。”所以不要像他们一样。相反,应该这样:“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马太福音 6:3 )
当他教导祷告时,你可以看到同样的对比:“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马太福音 6:5 )。所以不要像他们一样。相反,应该这样说:“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马太福音 6:6 )。
我们可以在耶稣关于禁食的教义中看到同样的对比:“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马太福音 6:16 )。相反,“你禁食的时候,要抹头,洗脸……”(马太福音 6:17 )。不要像他们那样,而要像这样。
唯一打破这种模式的是耶稣关于天上财宝的教诲。他没有明确地使用相同的措辞,但其中的对比却是隐含的:“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马太福音 6:19 ),暗示着很多人都会这样做。我们不应该像他们一样。相反,“要积攒财宝在天上……”(马太福音 6:20 )。
耶稣在本章末尾关于担忧或焦虑的教诲再次形成了同样的对比。在描述了追求世俗之物所带来的所有焦虑之后,他说:“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马太福音 6:32 )。所以不要像他们一样。相反,应该这样说:“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马太福音 6:33 )。
为了理解耶稣在这里关于敬虔的说法,我们必须理解他在教学中对比的两组人。耶稣将一些人称为hypokriteai ,即“假冒为善”(马太福音 6:2、5、16 ),将另一群人称为ethnikoi ,即“外邦人”(马太福音 6:7、32 )。当谈到奉献、祷告和禁食时,我们要避免效仿假冒为善。当谈到避免外邦人的例子时,我们也必须警惕他们在祈祷方面的例子,但在焦虑方面的例子尤其如此。想必假冒为善和外邦人对于积攒地上的财宝都有问题。
鉴于“外邦人”必定是指古代世界的非犹太宗教,主要是当时的希腊罗马文化,因此,耶稣用“假冒为善”一词指的宗教与当时一些犹太人的做法有关。事实上,他在第 2 节和第 5 节中提到“犹太教堂”,使这种关联无可辩驳。我们也许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太的意思是,在他那个时代,所有追随犹太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假冒为善。毕竟他已经热情地描述了约瑟和玛丽的敬虔,更不用说他本人也是一个犹太人。关键在于,耶稣时代的一些宗教领袖是假冒为善,他们装出一副虔诚的宗教信仰,但实际上却没有真信仰。同样地,在耶稣时代,也有一些异教徒或外邦人在敬虔方面也犯了错误。
广义上讲,假冒为善似乎对上帝有正确的认识,但他们对取悦上帝以及在别人眼中表现出良好形象基本上缺乏兴趣。另一方面,外邦人对上帝有错误的认识,对敬虔有错误的看法。他们认为他们说了很多话,就会得到上帝的垂听(马太福音 6:7 ),这意味着他们对于祈祷有一种神奇的想法,这种想法源于异教徒对上帝的看法。或者他们感到焦虑,因为他们不明白我们的天父知道我们需要这些基本必需品(马太福音 6:32 )。相比之下,假冒为善实际上对人们的想法比对上帝的想法更感兴趣。他们希望被人们“看见”(马太福音 6:1 )。他们用“号角”来宣布他们的捐赠,显然是为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马太福音 6:2 )。或者,假冒为善在外面祈祷,让每个人都能看到他们的虔诚(马太福音 6:5 ),如果他们在禁食,他们会确保自己看起来非常痛苦,以便每个人都能知道他们在禁食(马太福音 6:16 )。
那么,真正的、虔诚的、符合圣经的虔诚的关键在于既要了解上帝,又要想要取悦他。我们需要避免外邦人的错误,认为上帝就像某种神圣的老虎机,只要我们祈祷的时间足够长,用足够多华丽的神学词语,他就一定会听到我们的声音,并给我们想要的东西。此外,我们也不能认为上帝与世界相距甚远,以至于他并不真正关心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所以我们最好确保照顾好自己。“上帝照顾那些照顾自己的人”可能是一句众所周知的短语,但它并不是圣经里的。
但是,我们也需要避免犯这样的错误:有教养的宗教人士可能在理论上知道上帝是谁,但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宗教行为却背叛了他们想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根本承诺。这样是多么容易啊,从祈祷等标准的虔诚行为到写书写文章,做任何事都是为了赢得人们的赞美。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待人处事上应该故意粗鲁或不明智。(另一篇文章的主题是我们在与人类同胞交往时需要虔诚的仁慈。)而是说,正如耶稣所说,我们应该首先寻求上帝的国度和他的正义,相信所有这些东西也会随着我们的需要而加给我们,并按照我们父的智慧。
我读过的最具影响力的布道之一是乔纳森·爱德华兹 (Jonathan Edwards) 所讲的关于首先寻求神之国的内容。他详细地指出,我们面前的协议是我们任何人所能想象到的最好的协议。如果我们致力于照管上帝的国度、他的事务、他的事业,那么上帝也会致力于替我们照管我们的事务。谁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上帝,让上帝来照顾他呢?这就是国度敬虔的核心。当我们不仅知道上帝是谁,而且真正致力于首先寻求他的王国时,关于日常生活的所有细节都将被理清。然后,我们就会真正地奉献、祈祷、禁食,并且——在我们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或许最重要的是——不要担心。
本文选自《天國生活手冊:登山寶訓》系列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