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伯的試煉
2025年01月29日
大衛的考驗
2025年02月07日以色列在曠野的試煉

編者注:這是《桌邊談》雜誌:試煉,試探以及信心的考驗系列的第五篇。
剛進入曠野時,以色列人的情緒很高漲。紅海在他們面前奇蹟般地分開,終結了他們在埃及多年受壓迫、數月瘟疫和連日奔波的日子。他們經過水域,鞋卻是乾的(出十四 );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身後追兵的馬車被水沖走,埃及精兵被水呑沒。他們以為他們的困難肯定到此為止了。再幾週的旅程以後,他們就可以進入應許之地,在那裡,主會迅速地消滅迦南人,好讓他們能永遠快樂地生活在那裏。當以色列人在東岸慶祝時,似乎一切都在按著他們的意願發展(出十五1-21 )。神與他們同在,怎麼可能會出問題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如此:使他們的旅程順利,神奇地提供他們沿途所需的一切,在他們敵人的心中激起恐懼,這些主都能輕易地做到。主不是沒有能力使岩石流出水來、從天上降下食物、使他們的敵人喪膽,祂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做到這些事(參考出十五至十七;民十一;二十;書二)。然而,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的旅程還不到三天就開始出現問題:他們沒有水喝。更糟的是,當他們終於找到水時,卻發現這水無法飲用(出十五23 )。因為水有苦味,他們就將那個地方稱為「瑪拉」(「苦」的意思)。「主為什麼這樣對待我們?」他們抱怨道(24節)。
答案非常簡單:以色列人會從他們在曠野的這段時間裡學到關於自己的事以及有關主的知識,沒有經歷那些痛苦是無法學到這些教訓的。如果主已經為他們的道路預備了一切所需用的,他們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心有多罪惡,也不會知道主是多麼的憐憫和良善。這樣以色列人或許會比較少犯罪,但他們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了解自己、認識他們的神。
在曠野的試煉中,以色列人有很多機會發現他們很愛抱怨。抱怨是一種投機取巧的犯罪:它從我們心底浮現,以失望的面孔呈現。對以色列人來說,曠野充滿了令人失望的處境:「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好吃的食物!」「迦南人太強大了!」「又沒水了!」失望考驗著我們的心:我們是相信神會為我們提供一切所需,並懷著信心向神祈求,還是會向祂抱怨,否認神愛我們?當紅海在我們面前分開時,我們很容易相信神;但當我們口渴且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喝到下一口水時,相信神就變得艱難。有時神會帶我們進入曠野,揭示我們醜陋的真實樣貌——儘管神已經將我們從綑綁中解救出來了,然而我們仍是深陷罪惡、沒有信心的人,我們會發現信心是一場持續的掙扎。
曠野不僅揭示了以色列人罪惡的心,也訓練他們看到主的供應。以色列每次抱怨的情況都成了主顯明祂能滿足他們需求的機會。相信神會供應我們日用的飲食,這樣宣告是一回事,能夠在曠野的四十年裡親眼見證這個宣告又是另一回事。
然而,主在曠野中真正的、最偉大的供應在幾個世紀之後。新以色列——也就是耶穌基督進入了曠野,祂在那裡面臨著與舊約時期的以色列完全相同的考驗:飢餓、乾渴,以及不需忍受痛苦就能得到神應許的走捷徑的試探(太四1-11)。與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不同,耶穌在經歷所有這些試煉時從不抱怨,耶穌對祂的父有完美的信心。這對我們來說是好消息,因為我們的罪惡之心會在生活的各種曠野中被主顯明。我們的盼望並非建立在自己更多相信、更多順服和更少抱怨的基礎上,而是基於基督已經替我們踐行了完美的義。祂的忠心讓我們確信,我們離開塵世的曠野之後,永恆的家就是與祂同在的天堂。
本文選自《試煉,試探以及信心的考驗》系列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