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解決方案
2022年02月25日按公平判斷是非
2022年03月08日在焦慮中忠心地活著
編者註:這是《桌邊談》雜誌:焦慮系列的第六篇。
焦慮是神秘的,是令人難以捉摸的。有些人經歷到的焦慮令他們虛弱到體力不支,等他們回過神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居然正在接往醫院就診的救護車上。而另一些人的焦慮則只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偶爾短暫地造訪,這些人不一會就會進入安睡。對有些人來說,焦慮會使他們連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任務都難以完成;對另一些人來說,焦慮只會偶爾出現幾次,不會干擾到日常生活。所有基督徒需要知道的是,無論焦慮以何種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都應當按照聖經的教導和智慧來指引我們焦慮時不平靜的心。當焦慮邪惡的嘴臉顯露出來時,我們該怎麼做?而當焦慮如影隨形地糾纏著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堅守信心?
在思考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注意到,上帝賦予我們的「戰鬥或逃跑」的本能是好的。上帝創造我們的大腦是為了警示我們注意潛在的危險。但由於我們的大腦都已經受到了墮落的影響,我們的危險感應系統有時會失靈。因此,並不是所有的焦慮都只是因為沒有聽從和相信馬太福音第六章的命令和應許。史普羅博士(R.C. Sprou)觀察到:「我們的主已經給了我們指示,叫我們不要為任何事憂慮。然而,由於我們是被造物,因此,儘管我們有信心,但還是會感到焦慮,有時甚至還會憂鬱。」人類是既擁有身體又擁有靈魂的生物,因此,我們是全面而又複雜的。我們不是諾斯底主義者(gnostic),只關注精神而不關注肉體;聖經也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王上十九章;提前五章23),所以我們既要關心我們的精神層面,也要關心我們的生理狀況。我們發現,對一個在致命的車禍中倖存的人來說,要他再次坐車是非常困難的,那麽他的掙扎是源於精神層面的還是源於生理層面的呢?答案是,兩者都有。我們精神方面所經歷到的一切,既與精神有關,也與生理有關。
科學研究是上帝在自然中對我們的普遍啟示,通過科學研究的方法,我們可以了解我們身體經歷到的和感受到的。鑒於所有的真理都是上帝的真理,因此我們可以相信科學研究的結果是服從於上帝的真道的。當談到有關焦慮和憂鬱等情況時,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有些人的確更傾向於產生認知障礙,或更容易大腦迴路中斷。但無論焦慮具體有哪些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原因,聖經都為如何在焦慮中前行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因此,本文將重點討論在焦慮中苦苦掙扎的基督徒如何忠信地活著,尋求擺脫焦慮以得自由,並在焦慮中看清上帝是如何使用焦慮來成就祂的救贖目的的。
在與焦慮作鬥爭時,我們自己可能是最大的敵人。焦慮、創傷和憂鬱會被一些不健康的因素無限延長,比如不健康的行為(不良的飲食習慣、缺乏鍛鍊、缺少睡眠等),不健康的思維模式(自憐、沒有益處的思考、不受控制的情緒等)和不規律的生活(懶惰、自我封閉等)。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指出:「本來就傾向於容易憂鬱的人,會因為思維模式不受約束或情緒不受控制而更容易陷入更深度、更經常性的憂鬱當中。」焦慮的基督徒必須保持警醒,甚至要比其他人更警醒。我們必須留心省察我們的思維模式(林前四20;腓四8)、行為習慣(提前四16)和教導所產生的影響(提後四3-4);我們當殷勤祈禱(腓四6)、培養自我控制力(林前七5;九25;加五23)和自我約束力(林前九27;多一8);並以神充滿權柄的真道來度量我們的情緒、感受和反應(約壹三20)。查爾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也需要對付自己一陣一陣的焦慮和絕望,每當此時,他就會常常提醒他的弟兄姊妹感覺是善變的:「一個只靠感覺生活的人,今天開心,明天就不開心了。」
我們可能會覺得,解決那些不由自主湧現出來的感受和想法的辦法就只是要改變我們的感受,也就是卸除那些令人不舒服的警報系統。但改變我們的感受不應該是目的,忠心地順服才是。有時,忠心的順從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我們要學著當那些不請自來的感覺和想法的旁觀者。這種不顧感受的忠心是很艱難的,每一步都會走得像腳灌了鉛一樣。我們可能會連早晨起床出門都會無比掙扎,然後心情沉重地思考接下來地一整天所要做的好多事:沒完沒了的新郵件、可能的壞消息、單調無趣的任務、需要幫助的孩子、尚未支付的賬單。然而,藉著禱告,我們相信主會支撐著我們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主耶穌告訴我們:「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六34)。有時候,事情再難,不管結果,去做就夠了。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就對了。
詩篇對焦躁焦慮不安的靈魂來說應該是精神的家園。
焦慮會損害人的健康,要想擺脫焦慮,就必須在令人痛苦的不確定性面前仍保持信心。具體來說,就是在焦慮所引發的劇烈痛苦中,與那位受苦的救主聯合。這是奧秘的,也是至關重要的。馬丁·路德的良心曾收到撒旦的攻擊,使他的情緒強烈地波動。在那段時間裡,路德就想象自己在基督的苦難中與祂一起受苦。路德認為,焦慮如同惡者射向我們燒著的火箭和逼近的長釘,這就是與我們的救主聯合一同受苦的機會,用以修剪我們殘餘的老我,使我們擺脫對掌控和確定的倚靠。焦慮的侵擾令人沮喪,然而,在此期間,我們不要向恐懼屈服,而是要努力客觀地理解心的反應。詩篇作者提醒我們要安靜我們的心。「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四十六10)。我們要節制、要堅定。正如古老的贊美詩所提醒我們的:「當我靈魂周圍的一切都讓步時,主就是我全部的希望。」 在狂風暴雨中,讓我們信靠順服。無論在今生主是否使我們從焦慮中得著釋放,我們都要努力在焦慮中保持忠信,當我們允許焦慮主宰我們的生活時,我們要為此悔改。
可以肯定的是,要分析出哪些焦慮是有罪的,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清教徒約翰·弗拉維(John Flavel)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檢驗標準:「如果恐懼能喚醒你禱告…那麼這恐懼對你的靈魂就是有益處的;但如果恐懼只會使你心煩意亂、甚至絕望,這恐懼就是你的罪和撒旦的網羅。」此外,我們應該查驗哪些想法和感受是真實的。最重要的是,我們把焦慮帶到哪裡?我們是帶著焦慮來到主面前,在祂那裡尋求庇護,還是沉浸其中潛心琢磨,想要靠著自己尋求解脫?如果用我們自己的方式處理焦慮,我們就會在食物、方法、物質或其他破敗的小屋裡尋求庇護,以躲避焦慮的風暴。如果我們屈服於從自己裡面找解決方法,比如迴避、只盯著焦慮看、不斷地自我剖析、或一些其他的自救的技巧,那麼焦慮的警報只會越來越響。我們需要的是自己以外的拯救。
正如約翰·歐文所建議的那樣,我們必須承諾正面迎敵,與持續的焦慮進行對抗:
長期以來飽受焦慮折磨的痛苦靈魂,終於聽到了那甜蜜的應許:在這個應許中耶穌基督滿足了這個可憐的靈魂所有的需要,耶穌憐憫地赦免他,以愛擁抱他,以血潔淨他,更重要的是,耶穌被高舉,親自成為了這個應許(is raised up to roll himself in some measure upon this promise。)
當焦慮緊緊抓住你、使你失去理智無法思考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是在神聖的應許中安歇,還是陷入恐慌?詩篇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選擇:「我心裡充滿憂慮的時候,你就安慰我,使我的心歡樂。」(詩九十四19)。實際上,詩篇對焦躁不安的靈魂來說應該是精神的家園。早期教父亞他那修(Athanasius)認為,詩篇是一本小型的聖經(路德也這樣說過),也是人類各種情緒的索引(加爾文也這樣說過)。亞他那修在給他的朋友馬塞利努斯(Marcellinus)的信中寫道:「詩篇可以讓你更瞭解自己。你會發現詩篇描繪了你靈魂的所有動向,靈魂的變化、起伏,靈魂的失敗以及靈魂的重建。」在焦慮的風暴來臨之前、在狂風暴雨之中,我們都應該多讀詩篇,因為詩篇作者知道我們的每一種情緒和感受。我們需要詩篇作者充滿同理心的輔導。罪扭曲了上帝賦予我們的品質,而撒旦喜歡利用或放大這些扭曲。例如,追求卓越本來一種正當的渴望,盡心盡責也是一種好的處事態度,然而扭曲地版本就會將我們變成完美主義者,或者過度負責的人。比如,上帝為母親創造了能更好地照顧孩子的特質。然而,第一次照顧新生兒的新手媽媽可能會在孩子的每一次哭鬧中感受到難以承受的恐懼。這可能會使充滿愛心的母親被過度的責任感和恐懼迅速壓垮,陷入絕望。對此,詩篇就是很好的解決良方,詩篇會提醒她主是她心裡焦慮和沮喪的主宰者,主在祂的寶座上掌權,保護和照看祂的百姓(詩一二一3-4)。
聖經的每一頁都寫滿了上帝對祂百姓護理性的看顧。耶穌禁止我們過度憂慮,因為憂慮表明我們不信任天父的愛。過度關心屬世的事會顯明我們真正信靠的是誰。耶穌引導我們仰望那連對飛鳥都豐盛供應的天父。神照管田野裡的百合花,百合花可誇口的榮耀甚至超過所羅門最威榮的時候所穿戴的,神連鳥和花尚且這樣看顧,難道我們不應該相信神會豐富地供應我們每一個需要嗎(太六28-30;羅八32)?耶穌也進一步提醒我們,為了屬世的事物而產生的過度的焦慮是徒勞的(太六27)。然而,基督的禁止總是伴隨著寬慰,正如加爾文指出的那樣,「雖然神的兒女也難免工作和焦慮勞苦,但我們可以合宜地說他們不必為了生活而焦慮。他們可以安息在平靜安穩之中,因為他們所依靠的是神的護理。」
人要想在令人寢食難安的焦慮中充滿信心地活著,就一定要注意一個關鍵詞,即神的「護理」。海德堡要理問答27問是這樣定義「護理」的:「神的護理是神的權能和永遠臨在的權能,神藉此管治天地一切受造物,好像以神的手承托它們一樣,以至所有事物…其實都從神的手而來,而非出於偶然。」因此,我們的焦慮也不是出於偶然,而是來出自於天父的手。你相信這一點嗎?如果想要擊潰使我們動彈不得的恐懼感,我們就必須要相信這一點。好好地思想和處理焦慮,焦慮就會成為一個培養我們依靠神的機會,神會藉此與我們交流,並安慰我們使我們感到溫暖(林後一3-4)。理查德·西伯斯(Richard Sibbes)溫柔地指出:「如果我們看到苦難來源於如父一般的慈愛,那麼苦難不僅會被緩和,甚至會在我們身上變得甘甜、甚至被聖化,那麼,在巨大的痛苦中怎麼會看不到巨大的安慰呢?」 保羅舉例說明了他自己的苦難,也就是他身上的那根刺。上帝沒有將這根刺拔除,反而安慰祂的僕人說:「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因此,保羅喜歡誇口自己的弱點,「好讓基督的能力臨到我的身上…因為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
痛苦的網羅使主的救贖大工在祂的使徒身上得以成全。因此,我們的軟弱也能促使我們更加火熱地愛我們的救主,而厭惡屬世的東西。弗拉維為不斷處在焦慮和絕望中的基督徒提供了這樣的盼望:「上帝智慧地將這種苦難放在祂百姓的身上,神充滿恩典地使用苦難,以達到祂要賜恩給我們的目標。神使用苦難使祂的百姓更加柔和,使他們驚醒、殷勤、留心他們的道路,以便他們可以盡可能地避開或逃離困境。苦難是阻止你誤入歧途的路障。在巨大的試驗中,那看起來是陷阱的東西可能是對你有益的」。焦慮會對我有益處?怎麼說?弗拉維繼續說道,「首先,身體的疾病和心靈的憂傷會使你更厭惡那些屬世的舒適和快樂。這些痛苦會使你更不愛這個世界,比起那些生活甜蜜幸福的人來說,你會覺得你的生活更沉重,不如別人的理想。」更重要的是,「這些痛苦會可能會將你推向死亡,使你們更容易遠離這個世界。現在的生命對你來說沒什麼價值,因為你身後拖著的是沉重的累贅。神知道如何在祂的護理中將這些東西變廢為寶,成為對你大有好處的事物。」其次,焦慮驅使我們更緊密地與神交通。「你處在愈困難的窘境中,就會愈加頻繁地就近神。你會覺得在你沉重的肩膀下需要有一雙永恆的、強而有力的臂膀去支撐你承受這些瑣碎的麻煩,而這些對其他人來說也許不算什麼。」 第三,正如保羅所教導的,主通過我們的軟弱來顯示祂的能力。因此,弗拉維總結道:「不要因為苦難而灰心。身體的軟弱會使死亡看起來不那麼可怕,反而會促使你更想親近神,並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提供一個合適的機會以展示神的恩典。」
反過來想想,如果我們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焦慮,將其視為突破自我的好機會,也許我們就能擺脫焦慮享受自由了。焦慮越多,我們就有越多的機會把這些焦慮卸下給那位顧念我們的神(彼前五7)。
約翰‧班揚在承認 「直到今天」他還經歷著內心焦慮的苦楚,他以這樣一個奇怪的視角結束了他的自傳:
我不斷地看到和感受到的這些事,我不斷受到的折磨和逼迫,都是充滿智慧的神為我的益處所預備的。1. 這些事使我厭惡自己。2. 這些事使我無法相信自己的心。3. 這些事使我確信現有的公義都是不夠的。 4.這些事讓我看到飛奔向耶穌的必要性。 5.這些事催逼著我向神禱告。6.這些事讓我看到我有必要警醒。7. 這些事迫使我透過基督仰望神的幫助,求祂帶我度過在這世上生活的每一天。
我們本期待這位滿有能力的英國清教徒能以得勝的話語來結束他的回憶錄。然而,我們卻看到,荊棘在那裡,但救主也在那裡。
就像路德和司布真一樣,本仁·約翰熱切地相信,上帝充滿的智慧地為我們預備了苦難和軟弱,最終是為了我們的益處(羅八28)。痛苦的焦慮為他提供了良機,使他飛奔向耶穌,祂同情我們的軟弱(來四15),拯救我們(詩28:9),並透過我們的軟弱顯明祂充充足足的恩典(林後十二9)。
無論焦慮是偶爾造訪的客人還是長相廝守的伴侶,在與焦慮的征戰中我們並不孤單。主不會離棄祂的產業(詩九十四),祂永遠都與祂的百姓同在,給疲憊和心碎的人帶來安慰(詩三十四18)。讓我們互相鼓勵(帖前五11),激發彼此的愛和善行(來十24),互相擔彼此的重擔(加六2);互相提醒我們與恐懼、焦慮和憂鬱的鬥爭終會停止。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要靠著神的恩典竭盡全力地保持忠心、節制,充滿希望,因為,到了那一天,焦慮引起的胃疾(anxiety-induced pit)便會成為遙遠的記憶,殘存的充滿罪惡的不信任也會消失。實際上,到了那日,所有的眼淚、痛苦、哀傷和黑夜都將不復存在(啓二十一4;二十二5)。
本文原刊於《桌邊談》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