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猶太人的彌賽亞 - 林格尼爾福音事工
猶太人對彌賽亞的盼望
2023年10月07日
榮耀之主彌賽亞
2023年10月14日
猶太人對彌賽亞的盼望
2023年10月07日
榮耀之主彌賽亞
2023年10月14日

接受猶太人的彌賽亞

編者注:這是《桌邊談》雜誌:耶穌時代猶太人的生活系列的第六篇。

教會歷史初期的猶太人是如何接受耶穌或拒絕耶穌的?猶太人對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聖殿被毀有何反應?在隨後的幾十年里,這一事件是如何塑造他們的身份的?

早期教會的猶太信仰

不幸的是,初期教會忽視或邊緣化相信耶穌的猶太人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耶穌是來自拿撒勒的猶太人,是猶大支派的後裔(太一1-17;路三23-38;羅一3)。十二門徒也是猶太人。就連耶穌傳道生涯中的行動也明顯以接觸猶太人為重點。四本福音書都表明耶穌的首要任務是向猶太人傳福音。耶穌甚至這樣告訴他的門徒”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太十5-6)。使徒行傳記錄了耶路撒冷的猶太余民得救,以及救恩如何傳到外邦人那裡。使徒保羅說,”救恩”是”先給猶太人的”(羅一16)。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外邦人是信仰國度里的二等公民,因為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是真正的以色列人,都要實現舊約中關於末世復興的應許(弗三1-13;彼前二9-11)。

第一和第二世紀猶太人的不信

大多數猶太人從一開始就對耶穌充滿敵意。”祂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約一11)。他們不相信耶穌的原因有很多種:有因為對舊約的錯誤解讀(路二十四25-27;約五38-47);有因為偶像崇拜,也有因遵循傳統而超過了對上帝的崇拜(可四10-12;7:13;約十二37-42);也有因為他們持續地迫害上帝公義的先知(可十二1-12)。由於以色列民族將他們的彌賽亞—上帝神聖的兒子釘在十字架上,上帝毅然決定在公元 70 年使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毀,以此將忿怒傾瀉在他們身上。

在以色列西海岸的亞夫內,一種新的猶太教開始蓬勃發展。

聖殿被毀

耶穌預言的聖殿被毀事件(可十三24-31)發生在公元 70 年。耶路撒冷被夷為平地,以色列的中心遭到破壞,這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猶太人的第一次起義從公元 66年延續到公元70 年,最終以耶路撒冷被毀而告終。公元 66 年秋,羅馬巡撫弗洛魯斯(Florus)奪取了聖殿中的黃金,進一步引發了羅馬人與猶太人的衝突。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很可能向北逃往加利利以南二十英里的佩拉(Pella)。在接下來的幾年里,羅馬人與猶太人的關係持續惡化。公元 69 年夏天,維斯帕先(Vespasian )成為了羅馬皇帝,他任命自己的兒子提圖斯(Titus)率領羅馬軍隊洗劫耶路撒冷。一年後,提圖斯攻破了耶路撒冷的一道城牆,公元 70 年 8 月,耶路撒冷城陷落。羅馬士兵洗劫了整座聖城,毀壞了聖殿,殺害了成千上萬的猶太人,並將許多人驅逐到羅馬。

拉比猶太教的形成

聖殿被毀深刻地影響了猶太文化和猶太領袖,耶路撒冷強大的統治管理機構猶太公會也隨之終結。法利賽人、撒都該人、愛色尼人、奮銳黨人和希律黨人這些猶太派別中,只有法利賽人還繼續存在。神學家大衛·因斯通·布魯爾(David Instone·Brewer)很好地總結了當時的情況: “撒都該人失去了他們的活動場所(聖殿);愛色尼人失去了反叛的理由;法利賽人試圖在家裡、在會堂以及學校進行聖殿活動,這成為了表達猶太禮儀的唯一方式。「聖殿被毀是以色列人重新思想聖經的催化劑。不同之處在於,使徒與將基督的生、死和復活視為聖經的核心,而猶太釋經者則將以色列民族視為聖經的中心。

根據一些猶太傳統流派的說法,在耶路撒冷被毀之前,猶太律法希勒爾學派(Hillel)的領袖拉比約哈南·本·扎凱(Yohanan ben Zakkai,)藏身於棺木中被偷運出耶路撒冷。他隨後拜訪了維斯帕先,並預言不久之後維斯帕先將成為羅馬皇帝。作為回報,維斯帕先允許他在以色列地中海沿岸的亞夫內(Yavneh)或賈姆尼亞(Jamnia)建立學校。由此,一種新的猶太教開始蓬勃發展。希勒爾學派的人聚集在亞夫內,這些拉比的追隨者們創作出了大量的文學作品。

拉比文學主要包括兩種體裁:halakhic(律法性的)和 aggadic(非律法性的)。在halakhic文獻中,密示拿(Mishnah)和陀瑟他(Tosefta)佔有重要的地位。密示拿於公元 200 年左右編纂完成,是這兩部著作中較早的一部,內容包含猶太教的辯論和裁決,共分為六個主題,每個主題又分為若干小冊子,共計六十三冊。密示拿的口述傳統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紀初,其中一些辯論甚至出現在福音書中(如太十九1-12)。巴比倫塔木德經和耶路撒冷塔木德經均編纂於公元 400-600 年左右,這兩部塔木德經對密示拿的六條命令進行了評論和解釋。這種解釋被稱為 gemara,大量引用聖經和拉比的個人故事。其他拉比文獻還包括米德拉西姆(midrashim)和他爾根(targumim)等。

第二次猶太人起義

雖然學者們無法確定巴·科西巴起義(Bar Kokhba revolt,公元 132-35 年)的確切起因,但它似乎是因為羅馬人煽動而爆發的。西蒙·本·科西巴( Simon ben Kosiba,崇拜他的人稱他為巴·科赫巴或”星星之子”,民二十四17)利用猶大沙漠中的洞穴和地道作為行動基地。由於缺乏詳細的歷史記載,我們對起義本身知之甚少。雖然羅馬軍隊損失慘重,但最終還是殲滅了猶太戰士。羅馬人正式將耶路撒冷變成了一座羅馬城市,以皇帝的名字命名為「愛利亞加比多連(Aelia Capitolina)」,猶太人從此無家可歸。

結論

上帝的子民從伊甸園就有了,將會一直延續到新天新地。在基督里的猶太人和外邦信徒組成了上帝真正的以色列百姓。大多數猶太人不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這導致了拉比猶太教的誕生,這種形式的猶太教一直延續至今。然而,在真正的立約團體中,上帝總是會存留相信祂的猶太余民,直到今日(羅 九—十一)。基督徒要下定決心,向不信的猶太人分享基督代贖性的生命、死亡以及復活的好消息,因為用保羅的話說,神的聖言已經交托給了猶太人(羅三2)。

本文選自耶穌時代猶太人的生活系列合集。

Benjamin L. Gladd
Benjamin L. Gladd
本傑明·L·格拉德博士是密西西比州傑克遜改革宗神學院的新約聖經副教授。他是幾本書的作者或共同作者,包括From Adam and Israel to the 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