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禮是恩典的管道 - 林格尼爾福音事工
禱告是恩典的管道
2021年10月09日
恰當地使用恩典的管道
2021年10月13日
禱告是恩典的管道
2021年10月09日
恰當地使用恩典的管道
2021年10月13日

聖禮是恩典的管道

編者註:這是《桌邊談》雜誌:平凡的施恩管道系列的第五篇。

我在一間規模很大的浸信會教會長大,這間教會常有洗禮,卻不常有聖餐禮(the Lord’s Supper)。洗禮總是值得慶祝的事,有時人們甚至會為此歡呼。然而,聖餐的氛圍就完全不同了,是肅穆、安靜的,尤其對於一個小男孩來說,是很無聊的。我一直不理解要額外十幾二十分鐘的靜坐意義何在。牧師不能就只是說,「耶穌為你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然後就此結束嗎?同樣地,我也不理解洗禮的意義,只知道這是耶穌所命令的。當我十二歲受洗的時候,這對我來說僅僅是一種傳承下來的儀式。

聖經中有關聖禮的重要性的教導,西敏信仰告白是這樣總結的:「聖禮是恩典之約的神聖記號與印證,它是由神直接設立的,為要代表基督以及祂的恩惠,確認我們在祂裡面有份;」(27.1)「記號和印證」(signs and seals)的用語是直接出自羅馬書第四章11節:「亞伯拉罕」受了割禮的記號(sign),作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因信稱義的印證(seal)。那麼聖禮在哪些方面有記號與印證的功用呢?

聖經中有許多的「記號」(sign的英文也有「神蹟」的意思,本段中的sign都是指神蹟)。摩西在埃及行了許多「記號(神蹟)」(出四8等)。耶穌變水為酒被稱為神蹟的作為也是「記號」(約二11)。實際上,耶穌的道成肉身和童女懷孕本身就構成了一種「記號(兆頭)」(賽七14)。記號是可見的標誌,本身可能就有重要的意義,但更重要的是它們所指向的那件事。摩西的記號(神蹟)所指向的是神的大能和祂救贖自己百姓的意圖。耶穌的記號(神蹟)指向的是祂作為永生神的兒子的身份(約二十30-31)。

值得注意的是,聖經中「記號」一詞最早出現的六次中,有四次都是在「立約的記號(或證據)」這樣的短語中(創九12,13,17;十七11)。大洪水之後,神與挪亞立了一個約,一個有要求的約(a binding agreement),神承諾祂不再以洪水滅世。為了堅固約之應許,神賜下了彩虹作為約的記號。我是在弗羅里達州長大的,在那裡,夏日的午後常有雷陣雨,彩虹常常隨後就出現,這是很常見的景象。我們驚嘆於彩虹的美,但彩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醒我們上帝之約的應許和信實。

神也曾與亞伯拉罕立約(創十五18;十七2等;出二24)。在這個約中,神應許自己會作亞伯拉罕和他後裔的神,將土地賜給他,並透過他賜福給萬國,使他的後裔如同海邊的沙、天上的星那樣多。為了堅固這些應許,神賜給亞伯拉罕割禮作為「立約的記號(證據)」(創十七11)

這些記號是肉眼可見的、有形的提醒,肯定了神給祂子民的應許。它們同樣也適用於各個約。雨後,當陽光穿越細小的水滴,彩虹就會出現在天空中。神也許會降下大雨,造成地區性的水災,對一些人來說這帶來了嚴重的災害。然而,神再也不會降下滅世的洪水淹沒整個陸地,消滅所有人類。在神與亞伯拉罕的約中,祂的應許是向亞伯拉罕和他的子孫說的,但用的是單數「那一個子孫」(a seed,最終在基督裡應驗了;加三15-18)。很自然的,男性生殖器就相應地作為與子嗣相關記號。我們將會看到,神記號的本質意義(nature)與這個約是相符的,並且在其他約中是同樣適用的,包括基督的血所立的新約。

教父奧古斯丁以將聖禮看作「可見的道」(visible words)著稱。孩童在學習時需要圖像或實物來幫助理解。神也是這樣提供給我們可見的、有形的記號。祂用這種方式俯身就近我們如同教導孩子一般,使我們得以真正的掌握、牢記並確信祂在約中的應許。

保羅時代的封印(seal)通常是用蠟做成的,蓋印在信封口以確認寄信人的身份。官方文件和信函通常都是需要封印的。寄信人若是國王或政府官員,信件將會被完好無損地送達目的地,沒有人敢在途中私自拆開封印偷看裡面的內容。從這個意義來說,封印既確認了寄信人的身份,又保障了信件內容的安全無虞。

同樣地,神立約的記號既確認了我們屬於神的身份,又保障了我們約中成員的安全地位。換句話來說,約的記號,或者說聖禮,同時確保且堅固了我們與神的關係。奧古斯丁也這樣說:聖禮是「無形的恩典有形的記號(visible signs of invisible grace)」。是神賜下恩典使我們在信心中得堅固的一種方式。

約的記號,或者說聖禮,同時確保且堅固了我們與神的關係。

再看一次羅馬書第四章,在作出割禮是亞伯拉罕因信稱義的記號和印證的結論之前(11節),使徒保羅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3節)。因此,神因亞伯拉罕的信心,且單單因他的信心稱他為義,割禮就是這個事實的記號與印證。此後,即使多年嘗試得子未遂,保羅仍稱亞伯拉罕「因信心裡得堅固」(20節)。他信心堅固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神賜給他立約的記號。他受了割禮的身體本身就在不斷地見證和堅固神對他的應許。

立約的記號也在另外一個方面有功效。古時候立約是對雙方的承諾和責任進行約束的協議。在聖經的約中,神承諾作我們的神。我們則承諾將自己完全獻上,並且遵行神的誡命。拉丁語的sacramentum一詞通常指士兵對長官宣誓效忠。同理,聖禮將我們分別為聖,表明我們完全且只屬於基督。在聖禮中,我們立誓完全地、完整地,毫無保留地屬於神。

當我主持婚禮時,新娘新郎交換戒指,彼此對說:「我將這枚戒指給你,象徵並承諾我們不變的忠貞及恆久的愛。」合乎聖經的婚姻是一種約(瑪二14)。婚戒是這約的記號與印證。它堅固並宣告了新娘和新郎對彼此的愛與承諾。我所戴的婚戒是我屬於我妻子的記號,也堅固了我對她的承諾,只要我們兩個都還活著,我就會對她忠誠。

然而,聖禮的意涵比起婚戒來要深遠得多。它們真的會在屬靈上堅固我們,使我們更加忠於對神的承諾。聖禮幫助我們成長為更像基督的樣式,使我們與基督有更親近的團契。聖禮本身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功效,它們必須和聖道與聖靈一起,並且只有藉著信心才有功效。然而,合宜地施行和接受聖禮是使我們屬靈生命保持活潑和成長的重要管道。

本文餘下的篇章將會著重於兩種聖禮的介紹,上帝賜給祂新約群體的聖禮也只有這兩種:聖餐與洗禮。我們將會分別探索這兩者各自獨特的意義,並且討論它們如何作為恩典的管道堅固我們的屬靈生命。

聖餐THE LORD’S SUPPER

耶穌在一個與門徒同享逾越節晚餐之際設立了聖餐。慶祝逾越節是舊約的一個記號,為了提醒神的百姓,祂曾拯救他們,將他們從為奴之地埃及之地領出來(出十三9)。逾越節的晚餐包括羔羊和無酵餅,這兩者都是合宜的記號,因為它們都標誌著出埃及事件的核心意義。吃無酵餅是因為當時以色列人離開得很匆忙。家門上塗抹的羔羊血使保護他們免受神在埃及地所傾倒的審判。

同樣的,聖餐是為了慶祝神在新約中的救贖事件。逾越節的晚餐中,耶穌對祂的門徒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路二十二19)。還有,「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太二十六28)。聖餐是一個記號,指回過去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我們吃喝「是為了紀念基督」(路二十二19)。

聖餐也指向未來。最後的晚餐上,耶穌這樣說指向了未來的成全:「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神的國來到。」(路二十二18)同樣地,保羅寫道關於聖餐的事,說道:「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林前十一26)注意這裡稱聖餐是為了「表明」(proclaims)。聖餐是一種可見的記號。

然而,聖餐的意義不僅止於將道以可見的方式顯明。它涉及了我們全部的感官。我們不僅看到聖餐,也可以聞到、摸到和嚐到聖餐。聖餐正確的領受還包括聽覺,通常是在牧者講道之後,並且對聖餐基本要素的意義加以合宜地解釋和指引之後,才舉行聖餐禮。聖餐以涉及五種感官的方式,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耶穌之死這個神蹟的精髓。聖餐使基督被釘十字架的事件成為了與我們個人息息相關的事,基督不只是為罪人死了,基督是為死了。

換句話說,聖餐將這個真理封印在我們心裡。這是一個外在的、物理性的印證,表明我屬於基督,基督將祂自己給了我。海德堡要理問答第一問言辭優美地表明了這個真理:

無論是生是死,你惟一的安慰是什麼?我無論是生是死,我的身體、靈魂都不屬於我自己,而是屬於我信實的救主耶穌基督,祂用寶血完全補贖了我一切的罪債,並且救贖我脫離魔鬼一切的權勢;祂也保守我,所以除非天父允許,我的頭髮一根也不會掉下;祂又使萬事互相效力,使我得救。

不僅如此,我們在聖餐中與基督有屬靈的交流。保羅寫道:「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掰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林前十16)。希臘文的「同領」 koin nia一詞的意義是指與人親密相交的關係。相反,保羅勸誡哥林多人不要與鬼koin nia(相交,20節)。基督透過聖餐臨在。當我們同領餅和杯時,我們就與祂親密相交。

古時候,一同用餐是表達親密關係的一種方式。用餐也是立約儀式的重要部分。立約雙方會以和對方一同用餐來印證(seal)這個約。這可以從出埃及記第十九-二十四章中看到。在神與以色列人在西奈山立約之後,摩西和以色列領袖在神的顯現中一同用餐。事實上,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正是神與他們立約的目的。

這在新約中尤為明顯。在新約中,神將祂的律法寫在我們心上,神赦免我們的罪,神用最個人、最親密的方式向我們啟示祂自己:「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耶三十一34)。三一真神的三個位格都有份於這親密的關係。父神在聖約中靠近我們。基督與我們成為一體,和我們一起實現了新約的應許。聖靈內住在我們裡面,使我們成為新造的人,得以履行約的義務。神不僅靠近我們,而是在我們裡面。

聖餐使我們與神的親密關係成為一種更為偉大的經驗式的事實。它向我們的心訴說我們與神的關係,神愛我們,我們愛神。基督臨在聖餐中,對我們說:「你是我所喜悅的兒女,我為你捨棄了我的生命,如今我給你力量使你背起你的十字架來跟隨我。」

聖餐也會提醒我們在新約裡的新身份。舊約的逾越節是要和家人一起過的。然而,耶穌是和他的門徒一起享用的,這暗示了他們是新的、神家裡的家人。所有跟隨耶穌的人就是祂的弟兄和姐妹。有人稱聖餐是一種「分離法令」,將真正、完全屬於基督的人們標記出來。

聖餐以這種方式將我們這些屬基督的人聯合在一起。保羅告誡哥林多人,因為他們沒有用合一的方式一起吃喝,因此他們算不得吃主的晚餐(林前十一20)。領聖餐時,我們與基督相交,和弟兄姐妹團契。藉著聖靈,聖餐強化了我們與基督、並其他在基督裡的弟兄姐妹的連結。

聖餐本身也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提醒我們基督替我們承擔審判的結果,為我們死了。它不僅確認並加強了我們與基督之間的聯合,使我們不僅僅是記得基督,更得以與基督有屬靈的交流。我們也在聖餐中加強了彼此之間的紐帶。聖餐指向終極的「羔羊的婚宴」,屆時我們會在基督的同在中與來自各方、各國、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基督徒一同吃喝。同時,聖餐堅固我們作為基督的肢體為祂而活,聖餐將我們與世界分別,也為了這個世界而被分別。

洗禮 BAPTISM

洗禮也同樣有豐富的象徵意義。但不同於聖餐在教會中經常性的施行,一個人只需要受洗一次。在這個意義上,洗禮和割禮更相似。和割禮一樣,洗禮標誌著我們進入了聖約群體。

洗禮的首要象徵意義是清洗或潔淨。這標誌著在基督裡我們是清潔的。洗禮和潔淨的聯繫是自然的,因為我們用水洗澡清潔身體。洗禮就指向了屬靈意義上的潔淨。

新約中多次將洗禮與洗去罪聯繫在一起。保羅歸信之後,亞拿尼亞來到保羅面前說:「起來,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徒二十二16)彼得隨後寫道:「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汙穢,只求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彼前三21)乍一看,這兩節經文似乎都在說洗禮本身能夠洗除我們的罪並救我們。但仔細觀察就知道,這樣的解讀是錯誤的。彼得在上述經文的後半部分明確表明洗禮的關鍵不在於肉體方面的清洗,而在於在神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因為神已經洗去了我們的罪。保羅也寫道基督已經「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弗五26)。正如約翰所說,「耶穌的血也潔淨我們脫離一切罪。」(約一7)不是洗禮的水,而是耶穌的寶血才真正有潔淨的功效。洗禮的水是指向基督寶血潔淨功效的記號。

領聖餐時,我們與基督相交,和弟兄姐妹團契。

洗禮和聖餐另外一方面的不同在於,接受洗禮的一方是被動的,而在聖餐中,同領聖餐者是主動的。他們主動地吃喝。領受的人被呼召主動地「省察自己,辨明主的身體」(林前十一28-29)。因此我們是主動地參與聖餐的。

而另一方面,受洗的一方是被施予這聖禮的。洗禮指向一個事實,就是救贖完全來自上帝的恩典。神揀選我們,並且藉著聖靈改變我們。就連信心也是出自於神的禮物(弗二8;腓一29)。洗禮表明屬基督的人就被神的救恩所救贖。救恩,從頭到尾完全是神的工作。

洗禮在這個意義上也象徵著神將祂的靈賜給祂的百姓。耶穌將五旬節聖靈降臨在神子民身上的事件形容成洗禮。使徒行傳第二章聖靈的降臨應驗了約珥關於神要「澆灌」(pour out)祂聖靈的預言。聖靈將祂的靈澆灌所有人——男人和女人,猶太人和外邦人。同樣的,施洗約翰稱自己用水施洗,而基督將要用聖靈與火給人施洗。

聖靈的洗禮和水的洗禮不僅只是一種文學性的連結。聖靈本身就意味著屬靈的潔淨。保羅說「神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救了我們」(多三5)類似的,以西結關於耶利米新約的異像中,預言將潔淨和順服神的能力歸給內住的聖靈:

我必用清水灑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潔淨了。我要潔淨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的汙穢,棄掉一切的偶像。「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我必將我的靈放在你們裡面,使你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結36:25-27)

聖靈潔淨並賜下能力

更重要的是,洗禮為了基督的緣故使我們與世分別,並賦予我們基督徒的身份。這是因為基督透過祂的洗禮與我們認同。施洗約翰的洗禮是「悔改和赦罪的洗」(可一4)。然而,耶穌是神完全無罪的兒子,從未犯罪。實際上,約翰在阻止耶穌受他的洗禮時說道:「我當受你的洗」(可三14)。然而,耶穌的使命是與祂的百姓認同,並承擔他們的罪咎。保羅寫道,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五21)。耶穌接受約翰的洗禮不是因為耶穌需要洗去罪,而是因為我們需要洗去罪。

耶穌在祂的洗禮中被分別為聖,受命開始做神呼召祂所做的事工。耶穌受洗開始服事的時候大約三十歲左右(路三23),這個年紀大約是舊約祭司開始服事的時候(民四3)。祭司的服事是由一個與水有關的潔淨禮儀分別為聖的(出二十九4;利八6)。同樣的,耶穌為了祂至高的祭司性事工受洗,使祂分別為聖,這事工就是教導、為百姓代求,最終犧牲自己將自己獻上,作為終極且唯一有資格的祭物除去祂百姓所有的罪。

與此相似的是,洗禮標記我們是屬於神的。洗禮昭示我們在基督裡的新身份。在舊約之下,舊約將以色列民和「未受割禮」的外邦人區別開來。如今,洗禮將我們與世分別,宣告我們屬於基督。洗禮標誌著我們與基督聯合,基督自己成為了我們其中的一員,藉著洗禮與我們的身份認同。洗禮同樣也將我們分別出來服事基督。就像基督那樣(雖然不會完全一樣),我們是「祭司」(啟一6),被呼召每天將身體當作活祭獻上,成為聖潔的,神所喜悅的(羅十二1)。

潔淨,奉獻,身份,開始(initiation)——這些是洗禮的中心意義。西敏大要理問答指示我們,受洗時,我們應當「增進」洗禮的益處——記住我們與基督合而為一,我們被洗淨,被分別,被呼召來以聖靈的能力服事祂。洗禮是一種蒙恩的管道,因為它提醒我們自己的身份和神已經為我們做成的事。洗禮本身不能救人,但它指向神的恩典和我們在基督裡的富足。

聖禮是「可見的道」。寫下的道和被傳講的道在信徒的生活和敬拜中是首要的。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十17),這是主要的恩典管道。保羅勸勉提摩太在以弗所要作全心投入的牧者,以宣讀、勸勉、教導神的話為念(提前四13)。聖禮雖然重要,但它們本身卻不會以某種神秘的方式將基督賜給我們。聖禮是宣講聖道的補充,它們絕對不能取代閱讀和教導聖經。聖禮絕對不能脫離道的宣講獨立存在,施行聖禮時也必須對它們的涵義進行合宜的說明。然而,使用得當的話,聖禮就會是堅固我們與基督同行的至關重要的恩典管道。

本文原刊於《桌邊談》雜誌

William B. Barcley
William B. Barcley
巴克萊博士是至高恩典長老教會的資深牧師與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改革宗神學院的新約客座教授。他著有《知足的秘密》(The Secret of Contentment)和《福音的清晰性》(Gospel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