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恩典」是什麼意思?
2024年08月18日「唯獨神得榮耀」是什麼意思?
編者注:這是《桌邊談》雜誌:什麼是五個唯獨?系列的第七篇。
「唯獨神得榮耀」(Soli Deo gloria)是出自新教改革的座右銘,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每一部作曲手稿的底部都寫著「SDG」這三個字母,為了傳達這樣一個理念:因創造和救贖的奇妙大工,神且唯有神配得榮耀。16世紀時在關於救恩的爭論中,爭論的核心點是關於恩典的問題。
人需要恩典,這是毫無疑問的,問題在於人有多需要恩典。教會已經譴責了伯拉糾(Pelagius),伯拉糾認為恩典對我們的救恩是有幫助的,但並不是救恩絕對必要的條件。從那以後,半伯拉糾主義(Semi-Pelagianism)的教導就一直是沒有恩典就沒有救恩。然而,半伯拉糾主義和阿米念主義(Arminian)的救恩理論中所提到的恩典並不是有效的恩典。他們認為恩典使救恩成為可能,但並不能使救恩成為確實。
神是播種者
在撒種的比喻中,我們看到是神主動成就救恩的。祂是播種者,所播撒的種子是祂的種子,對應的是祂的話語,收穫的果子也是神的收穫。當祂開始動作時,祂就已經決定了要收穫的是什麼。神不會在荊棘和石頭中收穫、結果,神決定了、且唯有神能確保祂話語的一部分落在了好土上。對於這個比喻的錯誤理解是認為好土是墮落罪人的良好性情,認為罪人會作出正確的選擇,積極地回應神在之前就預備好的恩典。對於好土經典的改革宗的理解是,如果土壤意味著人是否接受神所撒的種子,那麼預備好土讓人接受祂的話語、好讓種子在其上發芽的那一位是神自己。
半伯拉糾主義者或阿民念主義者在實際層面上都不得不面對的最大的問題是:為什麼我選擇相信福音、選擇將我的生命獻給基督,而我的鄰居在聽到同樣的福音後卻選擇了拒絕?這個問題有很多個答案。一個人選擇積極地回應福音、回應基督,而另一個人卻選擇不這樣做,我們可以猜測可能的原因是積極回應的人比不回應的人更聰明。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神仍然是救恩最終的提供者,因為智慧也是神的恩賜,這樣就可以解釋為神沒有賦予那個拒絕福音的鄰居同樣的智慧。但這種解釋顯然是荒謬的。
對於好土經典的改革宗的理解是,如果土壤意味著人是否接受神所撒的種子,那麼預備好土讓人接受祂的話語、好讓種子在其上發芽的那一位是神自己。
另一個必須考慮的可能性是,積極回應福音的人比不回應的人好。也就是說,那個作出正確選擇、作出好的選擇的人比他的鄰居正直。在這種情況下,肉體不僅起了作用,還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大多數福音派基督徒所持的就是這種觀點,他們認為自己得救其他人不得救的原因是他們對神的恩典做出了正確的回應,而其他人的回應都是錯誤的。
我們不僅可以談論正確的回應與錯誤的回應之間的區別,還可以談論好的回應與壞的回應之間的區別。如果我進入了神的國是因為我作出了好的回應,那麼我就有理由為此自誇,即我可以誇口我對神的恩典有好的回應。我從未遇到過哪位阿民念主義者會這樣回答我剛才的提問:「我信基督是因為我比我的鄰居更好。」他們不願這麼說。然而,儘管他們拒絕這種暗示,半伯拉糾主義的邏輯得出的結論卻必須是這樣的。如果這樣分析下來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我成為基督徒是因為我對神的救恩作出了正確的回應,而其他人沒有,那麼根據無法反駁的邏輯推論,我得救確實就是因為我作出了好的回應,而我的鄰居作出了壞的回應。
重生先於信心
改革宗神學教導說,信徒作出了正確的回應,而非信徒作出了錯誤的回應,確實如此。但信徒作出好的回應的原因是神在祂的主權揀選中改變了選民的心性,讓他們得以產生好的回應。因此我不能為我對基督的回應自誇。神不僅開啟了對我的救恩計劃,祂不僅播下了種子,祂也確保了那顆種子通過聖靈的大能在我的心中萌芽。重生是種子扎根並茁壯成長的必要條件。這就是為什麼認信改革宗神學的人普遍相信重生先於信心這個公理。這個關於救恩次序的公式是所有半伯拉糾主義者都拒絕的,他們堅持認為在靈性死亡的墮落狀態下,他們是先有了信心,然後才重生的。在他們看來,他們在聖靈改變他們的靈魂使之生出信心之前就回應了福音。如果是這樣的話,神的榮耀就被分享了。沒有一位半伯拉糾主義者能夠真誠地說:「唯獨神得榮耀。」對於半伯拉糾主義者來說,神可能是恩慈的,但除了神的恩典之外,我的回應行為也是絕對必要的。然而這樣看來恩典就無效了,從根本來說,這種恩典並不是真的使人得救的恩典。實際上,救恩從頭到尾都是屬於神的。是的,我必須相信。是的,我必須回應。是的,我必須接受基督。然而要讓我對這些事情都說「是」,我的心首先必須被神的主權、被聖靈有效的大能所改變。唯獨神得榮耀。
本文選自「什麼是五大唯獨」合集。
本文選自《什麼是五個唯獨?》系列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