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恥造成的結果 - 林格尼爾福音事工
解決羞恥
2020年12月14日
我們感到羞恥的原因
2020年12月14日
解決羞恥
2020年12月14日
我們感到羞恥的原因
2020年12月14日

羞恥造成的結果

編者註:這是《桌邊談》雜誌:羞恥系列的第四章。

在這個充滿悲傷與盼望、尊嚴和墮落、痛苦和榮耀的時刻裡,一群哀悼者齊聚一堂,為的是紀念一位男士的生命;一位悲傷的母親站在他們面前,說:「羞恥殺了我的兒子,路加。羞恥使他沉默,並帶著可怕的悔恨活在黑暗的秘密中;雖然有朋友在他身邊,但他卻非常孤單。」她看了看人群裡的一張張臉龐,默默地認出當中有一些她所認識的人,她知道他們也正受成癮症所苦,於是她告誡他們,說:「不要讓羞恥得逞。那惡者已經用羞恥、隔閡、秘密和悲傷填滿了他的墨筆,正在書寫他黑暗的故事。上帝的故事是光明的,有救贖、盼望、群體、真理和榮耀,都是用祂自己的血寫成的。」

去年,路加強生在與毒癮和羞恥的長期抗戰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雖然他是個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年輕人,也曾宣稱自己信靠基督,但他失去了一切的盼望。他不知道,其實那充滿恩惠的福音已經以基督裡的身分取代了他那以羞恥為根基的身分。路加強生的故事是以羞恥的聲音描述的,這與路加福音的內容形成強烈的對比;路加福音裡充滿了羞恥被榮耀戰勝的內容。在路加強生的生平中,那惡者挾持了榮耀的故事,並將之染上陰影。一個被羞恥吞沒的人,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這樣的人會因為自己的處境而孤立自己並責怪別人。最後,羞恥會讓人習慣活在一種總是逃避的關係當中。我們不想被人發現,不想讓人知道我們最黑暗的那一面。

這不只是路加強生的故事,因為羞恥是每一個人生命故事中的一部份。羞恥擅自出現在我們的生命故事裡。羞恥帶來的表現,就是孤立、自我保護、自我恨惡、自我摧殘、自我保留,以及幻想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第一個表現出來的就是孤立,這是羞恥在人際關係上的姿態。

雖然路加強生很受歡迎,朋友也不少,但是大家其實都不認識真正的他,那個孤立於所有人以外的他。羞恥的罪會使我們與其他人隔絕。罪的定義,說穿了其實就是那使我們與上帝隔絕的事;罪使我們與自己隔絕、與他人隔絕、以及最終與萬物都隔絕。一個深感羞恥感的人,會使自己與健康的人隔絕,並且他們會傾向去跟另一個同樣深感羞恥感的人建立關係(儘管他們不會分享內心的秘密)。深感羞恥感的人所建立的人際關係經常都是膚淺、破碎的,而且都只聚焦在外在的共同嗜好上(例如電玩、音樂、汽車),不會有情感的經歷上有所來往。這樣的人為了營造孤立的姿態,都必須保持自我保護。

這樣的人如果覺得自己快要被「發現」了,就會變得非常恐懼。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彼此坦誠各自的弱點;而自我保護的堅持則會扼殺這樣的坦承。被羞恥充滿的人就像是一個士兵待在敵軍陣線後方,總是在掃描並評估周圍的環境,處心積慮地要避開任何可能會暴露自己位置的危險。人與人相處的時候,健康的界線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一段剛開始的關係裡,但是只有在願意承擔更多風險的情況下,關係才有可能得到發展。羞恥會讓人不感冒這樣的風險。隨著孤立和自我保護的增加,正面的人際關係就會減少。當這樣的事情發生時,有鼓勵的影響力和健康的觀點也會跟著變少,進而導致一個人對自己的憎恨越發加深。

所有負面人際關係策略的動機,都是自我憎恨。有多大程度的羞恥進入一個人的生命,與這個人對自己的憎恨程度是有關聯的。深感羞恥的人會對自己發怒,並且一想到恩典就會覺得被冒犯。他們常常活在一種模糊的狀態中,既有一種奇怪的權利感,又有一種不配得的感覺。他們想要解脫,同時卻又破壞可以解脫的機會。他們常常想要獲得大量的關注,同時卻又破壞這樣的關注,因為覺得自己不配得。他們經常跟必然性的謊言為伍,心想:「我是個噁心的傢伙;大家遲早都會知道我的真面目。」

撒旦被稱為是「控告弟兄的人」,他低語著,提醒說我們最黑暗的經歷將會被揭露。在耶利米書中,上帝的百姓在沙漠中感到口渴。在耶利米書二13,上帝說他們犯了兩個罪。第一個罪就是他們離棄了上帝,也就是活水的泉源;第二個罪就是他們「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也就是說,他們頑固地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自己的渴。那位控告者使我們厭惡自己的口渴,而不是為自己的悖逆悔改。

上帝在聖經中使用鮮明的圖像來描述我們飢餓、乾渴、被囚、被綑綁、被奴役的情形。這些描述用語都是在描述我們與祂沒有關係的時候。羞恥讓我們恨惡自己的乾渴、飢餓、以及對和好與救贖的渴望,甚至使我們憎恨盼望。

不過,羞恥有一個最隱密的特點,就是它會讓人接受一種錯誤的信念;這種信念會讓人以為自己內心的受造是有瑕疵的。這種自我憎恨讓路加強生認為自己已經無路可走了,認為自己太惹人厭、已經沒有得救的盼望了。他那「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終究是乾涸了,讓他以為自己是完全的孤單、沒有得救的可能。

自我憎恨會導致絕望和自我摧殘的行為。羞恥跟摧殘的行為是有關聯的。研究指出,羞恥和參與霸凌、攻擊他人和自殺的行為有相當高的關聯。路加強生自我摧殘的行為就是藥物成癮;在其他案例中,自我摧殘的行為可能是可以帶來心靈麻痺的活動。羞恥就像是過濾器和放大器,把人身為上帝的形象而有的尊嚴給過濾掉,並且放大我們的敗壞。有些人會因此終生過著一種受恐懼挾制的生活,從來不敢承擔適當的風險。絕望的心靈渴望著麻痺。

當一個人試圖維持殘存的一點尊嚴時,對於暴露的恐懼就會變得更深層。為了遮掩日益嚴重的掙扎,所需要的精力是非常大的。生活被生存取代;關係被自我保護取代。當一個人以自我生存為焦點的時候,就不可能活出以他人為焦點或以上帝為焦點的生活了。在這種強調自我生存的狀態下,人心中的焦慮會增加,也有更高的機率罹患憂鬱症;這種時候,我們會開始保留並保護我們心中黑暗的秘密;這些秘密是有關於我們對自己身分的看法以及我們所做的事情的;在某些案例中,這樣的秘密也與別人對我們所做的事情有關。當一個人的焦點全放在自我保護上的時候,就勢必會活在一種錯覺中,以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

羞恥以一種矛盾的方式,使那些深感羞恥的人覺得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這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靠自己鑿出池子,心想著說:「既然問題出在我身上,那我一定可以靠自己解決!我才不需要去依靠上帝或別人呢。我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們普遍的心態,就是我們只打自己認為能贏的戰爭;而羞恥會讓我們曲解現實,並讓我們以為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解答,以為自己能夠打贏這場戰爭。羞恥會讓一個人心懷這樣的錯誤觀念,同時又讓人覺得自己掌控了局勢。深感羞恥的人會背負這樣的重擔而永遠不信靠上帝或別人。路加強生的榮耀故事被羞恥給挾持了,而路加福音則向我們訴說著那從最初的羞恥中掙脫而出的榮耀。

路加福音提到了被剝奪權利之人的故事:痲瘋病人、癱瘓的人、衰弱的女子。路加福音讓讀者得以看見基督就是改變人、醫治人的那一位。在路加福音中,這榮耀故事的開頭甚至是在許多人都看為可恥的地方,也就是馬槽和牧羊人。上帝榮耀的故事裡充滿了窮人、病人、被忽視之人、被藐視之人的故事,但是祂的同在將這些卑微的人變成了受高舉的人。身為信徒,我們的故事將會交織在一起,並在榮耀中完結。

路加強生自殺了,他認為這樣做就能給自己的故事帶來結束。然而,主正在使用他的故事來安慰、教導並鼓勵其他人。他的家人將悲傷化作力量,去教導並安慰那些覺得正在失去盼望的人。撒旦的聲音將會導致羞恥、但上帝的聲音將會帶來榮耀,這樣的認知使人感到清醒與振奮。羞恥會導致自我摧殘,而活在榮耀中則會帶來轉變。

本文原發表於《桌邊談》雜誌。

James Coffield
James Coffield
詹姆斯·科菲爾德博士(James Coffield )是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市基督聖約教會的成人事工主任,也是改革宗神學院聖經輔導的客座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