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与地上的国 - 林格尼尔福音事工
王国的个人敬虔
2025年03月31日
进入王国
2025年04月07日
王国的个人敬虔
2025年03月31日
进入王国
2025年04月07日

天国与地上的国

编者注:这是《桌边谈》杂志:天國生活手冊:登山寶訓系列的第四篇。

马太福音 7:1-12是“天国生活手册”的一部分,也称为登山宝训(马太福音 5-7 章),实际上似乎是耶稣在一段时间内关于天国的教导的样本(见马太福音 4:17、23 )。上帝的王国或天国是基督再来时要完成的新创造。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创造或王国(启示录 11:15 )对其臣民来说是由罪恶和死亡所主宰的,而我们这些信靠基督的人却得到了新创造领域公民身份的恩赐,尽管现在我们必须暂时受苦,直到结局(马太福音 5:3、10-12 ;见彼得前书 1:6;5:10 )。

耶稣的教诲阐明了天国生命的继承人与世人一起生活在旧创造的荣耀这一边,因此也被世人所关注。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但我们却在其中,并且要充当地上王国的盐和光的使者,即使我们暂时分担其中的苦难(约翰福音 15:16-19 ;哥林多后书 4:16-5:5、17 ;腓立比书 3:19-21 )。对于我们来说,苦难是成圣的,而不是神圣的审判(罗马书 8:1 ;雅各书 1:2-4 ),并且我们知道,我们在这个时代对基督的见证是上帝耐心的一部分,因为他给予迷失的人时间去悔改(使徒行传 17:30-31 ;罗马书 2:4 ;彼得后书 3:9-10 )。

我们的经文马太福音7:1-12由四个部分组成:第1-5节、第6节、第7-11节和第12节。我们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这些部分如何相互关联,我们将按顺序逐一讨论这个问题。

马太福音7:1-5 (见路加福音6:41-42 )本身相对容易解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是对上帝子民中虚伪严厉行为的严厉而又幽默的警告。主的责备强调了其声明的严厉性:“你这假冒为善的人”(马太福音7:5 ;参见箴言3:11,了解智慧并听从主的责备)。在其他地方,耶稣称那些外面的人为假冒为善的(例如,马太福音 6:2、5、16;15:7;22:18 ),并向他们宣告“祸患”(见马太福音 23:13、15、23、25、27;24:51 )。但在这里,过度批评的假冒为善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并呼吁我们冷静反思我们自己的生活和态度。

马太福音 7:1-5中的幽默在于,眼中有“梁木”(或房梁)的假冒为善与他兄弟眼中有“刺”(或锯末)的假冒为善形成对比。一位学者指出,耶稣在这样的地方讲道时很“夸张”,目的是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为了强调虚伪的伪君子的荒谬性。归根结底,虚伪在天国的公民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它尤其令人发指,因为它给上帝带来了耻辱(见罗马书 2:23的上下文)。相反,我们的生活必须符合改变的现实,即我们是通过圣灵进行新创造的神圣作品(罗马书 6:4 ;以弗所书 2:10 )。马太福音 7:1-5的必然伦理道德是,服从国王,对他人怀有纯洁的爱和怜悯,而国王本人则对所有人表现出温柔的同情(例如,马太福音 11:28-29 )。

当我们翻到马太福音7:6时,耶稣使用了一个关于狗的比喻,在古代犹太文化中,狗是典型的低劣动物(例如出埃及记22:31 ;列王纪下8:13 ;启示录22:15 ),相当于愚昧人(箴言26:11 )或会众中的假教师(腓立比书3:2 ;彼得后书2:1-22 )。猪也是众所周知的不洁的动物(彼得后书 2:22 ),浪子的堕落就体现在他不得不喂猪,甚至渴望吃猪的饲料(路加福音 15:15-16 )。珍珠在古代世界特别珍贵(例如,马太福音13:46 ;启示录21:21 ),尽管它们对猪来说显然毫无用处。这些对扔给它们的神圣之物不感兴趣的狗是成群结队在城市游荡的野狗(诗篇 59:6、14 ),而不是会吃桌子底下残羹剩饭的家犬(例如,马太福音 15:27 )。

那么,耶稣在马太福音 7:6中做出这句令人难忘的陈述的目的是什么呢?最好的答案是将其与第 1-5 节联系起来,在这些经文中,耶稣刚刚警告人们虚伪地评判一个人的“兄弟”的危险,这种评判将另一个人视为教会的成员,无论是兄弟还是姐妹。但耶稣最后期望我们有义务互相帮助,即使这涉及劝诫和责备:“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马太福音7:5 )。新约中许多地方证实了我们对彼此的这种责任(例如,马太福音 18:15-17 ;加拉太书 6:1 ;帖撒罗尼迦前书 5:14 ;希伯来书 3:13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保罗在安提阿对彼得的责备(加拉太书 2:11-14 )。

因此,耶稣在马太福音 7:6中说的是,人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劝诫教会中的兄弟姐妹。这需要智慧和洞察力,决定如何去做以及向谁去提供。由我们(而不是主)来责备局外人,是充满着潜在的失败,正如第 6 节中的寓言如此戏剧性地说明的那样(见犹大书)。但与弟兄姐妹的和好总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能遮盖许多的罪”(雅各书 5:19-20 )。

我们还发现,下一部分(马太福音 7:7-11 )总体上并不难理解,但很难与周围的陈述联系起来。经文开头保证说,我们对天父的祷告必定会得到回应,因为天父是仁慈的,所以他乐意为他的孩子们提供所需的一切。这里的“寻求”(第 7 节)让人想起马太福音 6:25-34中耶稣的教诲,关于主给我们的丰富供应,减轻我们对明天的焦虑。

然而,第 7 至 11 节与上下文如何契合?答案在路加福音(路加福音 11:9-13 )的平行经文中给出,它与马太福音最后的记载有一个关键的区别。在马太福音中,天父为那些祈求和寻找的人提供“好东西”(马太福音7:11 ),而在路加福音11:13中,耶稣说:“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圣灵是赐予上帝孩子们最美好的礼物,因为在他里面,我们拥有今生敬虔成长的一切,以及来世复活的生命。

现在我们看到马太福音 7:7-11与其上下文的联系。当兄弟姐妹需要恢复和悔改时,我们有权利互相干预(马太福音 7:5-6 )。“人若看见他的弟兄犯了不至于死的罪,他就当为他祈求,神必将生命赐给他;凡犯不至于死的罪的,他就当为他祈求。”(约翰一书5:16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也为局外人提供这样的代祷(例如,马太福音 18:15 ;哥林多前书 7:16 ;彼得前书 3:1 )。通过圣灵获得永生是天父赐予我们的最高礼物,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耶稣在马太福音 7:7-11中的教导,更加热心地为他人祈祷。

这段经文的最后一节(马太福音 7:12 )看起来也与上下文脱节,但很明显,这里阐明的黄金法则特别与第 1-5 节及其后续经文相关。谁会希望一个眼中嵌着梁木的严厉批评家来清除我们眼中的刺呢?对于批评者,耶稣说要善待他人,就像善待自己一样。由此出发,你要以智慧和洞察力(马太福音 7:6 )对待他人,尤其是用爱心为他们祈祷(马太福音 7:7-11 )。谁不想要我们的兄弟姐妹的祈祷呢?因此,我们为他们祈祷,并通过以爱心履行我们对他人的义务来履行圣经的教义(“律法和先知”)(利未记 19:18 ;马太福音 19:19;22:37-40 )。

但是,如果马太福音7章1至11节的重点是我们对待神国同胞的方式,那么第12节现在就扩大到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臣民(“其他人”;见路加福音10章29至37节)的行为。耶稣在这里教导的基本上是他在其他地方更加关注的内容:我们是天国的使者,是世上的盐和光。没有王国的大使馆,世界就会变得索然无味、盲目,在漆黑一片中摸索(见使徒行传 17:27 )。但是,我们在教堂内外对待他人的方式清楚地证明了我们身上正在发生的新创造工作:“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5 )。约翰福音的这个地方很好地概括了我们国王在马太福音 7:1-12中的教诲。

本文选自《天國生活手冊:登山寶訓》系列合集。

S.M. Baugh
S.M. Baugh
鲍敖(S.M. Baugh)博士是加州西敏斯特神学院新约圣经的名誉教授,也是一位美国正统长老会(OPC)的牧师。他还是《新约希腊语初级》(A New Testament Greek Primer)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