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的福音见证
2022年12月14日路加的福音见证
2022年12月22日马可的福音见证
编者注:这是《桌边谈》杂志:福音书系列的第三篇。
马太福音涵盖了马可福音中约 97% 的经文。既然有了马太福音,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马可福音呢?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有两种回应:一种是说写马可福音是为了给马太福音作摘要,另一种则认为马太福音是以马可福音为基础写成的扩充版。无论马可福音的来源是什么,除了用来与其他福音书进行对比,我们也不应该忽视马可福音在新约正典中独特的价值。马可以高明、生动、扣人心弦的文字描绘了耶稣作为弥赛亚的使命,祂必定要走上十字架。耶稣决心在十字架上将自己的生命献上,作为祂子民的赎价,并在死后复活,被高举为上帝国度的荣耀君王。我们来看看这本至关重要的书中所描写的一些细节。
马可福音的开头和结尾非常突兀。文章开头就像赛马刚开始那样激烈,作者并没有提及施洗约翰或耶稣的诞生。马可福音的第一节读起来就像一个标题:〝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然后立即结合旧约,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说明约翰就是那位预备道路的使者(可一2-3)。作者简短地总结了约翰的生平与事工(可1:4-8),读者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耶稣就出场了,然后,作者以同样紧凑的行文完成了对后来的故事的叙述。
马可讲故事的速度源于他对于人的行动的关注,他很少关注人的语言。马太福音中〝登山宝训〞(Sermon on the Mount)的篇幅很长(太5–7;另可参考路6;12、13),相比之下,马可福音中关于耶稣的教导只有两处短小的篇幅(可4、13),另有一些教导片段散落在整卷马可福音的各处。总的来说,马可中的焦点主要主的作为上。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不同福音书中关于耶稣受试探的经文。其他对观福音(太4:1-11;路4:1-13)中对此有更全面的描述,而马可福音却只用了两节经文(可1:12-13);其他福音书中,耶稣是被〝引〞到沙漠中,并详细记录了试探的内容。而在马可福音中,耶稣是被〝催到旷野〞,〝与野兽同在一处〞,试探的内容则没有记载。马可着重于描绘耶稣受试探的事实,以及祂的受洗如何开启了祂作为祂子民的代表所经受的旷野和野兽的咒诅(参考可10:39;利26:22;耶12:9;50:39;结14:21),其结果是如今我们可以平安地居住在旷野中(结34:25;启12:14-16)。
马可福音紧凑的叙事节奏在许多地方都有体现。他的话语精炼、充满活力,取代了希腊作家拐弯抹角的叙事风格。马可在引用时也喜欢用更生动、更直接的经文。当然有时候他也会使用一些不太寻常的冗词赘句,例如:〝天晚日落的时候…〞(可1:32),或〝缺乏、饥饿之时…〞(可2:25)。马可更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他最喜欢这样来介绍新的事件:〝连忙〞或〝立刻〞。这个词他用了大约有四十次,几乎是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出现这个词总和的两倍。
如果读者逐节阅读马可福音,马可不寻常的冗余及其生动的语言风格就无法发挥其全部的功效了,但我们可以因此观察到一件重要的事。在古代,大多数书卷的写作是为了可以大声朗读出来,古人是透过听来读书的(特别参考启1:3)。当时识字能力并不普及,即使会读书的人也更愿意听书,感受说书人在朗读是所添加的情感、动作,甚至是不同人物的不同声音。在公共场合,观众置身其中,嘲笑坏人或为好人鼓掌欢呼是很自然的事。
近年来,人们对马可福音口传特征的研究也有了丰硕的成果。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马可福音中像是〝立刻〞这样的短语的重复出现,虽然可能会让今天逐句阅读的读者感到不太连贯,但这实际上有助于将听众带入新的剧情,并保持故事的流畅性。就像耶稣爱说比喻一样,马可也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师。想要亲身体验这一点,可以听一听朗读版的马可福音。听完整本马可福音只需要大约九十分钟的时间,这种体验非常值得。
听马可福音的朗读就会发现一个突出的特点,即被章节划分的情节之间其实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一些核心的情节,展示出了马可福音的基本大纲。
在马可福音六章,耶稣对门徒说:〝你们给他们吃吧〞。耶稣想要喂饱五千人,门徒们却对耶稣的命令感到困惑(可6:30-44)。然后作者很快转向了马可福音八章1-10节的叙事。耶稣再一次告诉门徒祂怜悯跟随祂的四千人,想要喂饱他们。然而,十二门徒却回答说:〝在这野地,从哪里能得饼,叫这些人吃饱呢?〞(可8:4)。身为听众的我们会想,〝等等,他们不是刚刚才见证了耶稣喂饱了五千人的神迹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耶稣无所不能吗?!〞马可就是这样吸引我们进入到故事当中的。
马可福音八章第二次叙述了耶稣喂饱千人的奇迹,紧接着耶稣就告诉门徒要避免法利赛人的酵,但门徒能想到的只有他们拿在手上实实在在的饼,因此,耶稣使他们回忆两次喂饱千人的神迹(可8:14-21)。马可的故事发展到这里,听众会开始对门徒感到绝望,但很快奇迹就发生了(可8:27-30)。耶稣向门徒询问祂的身份,作为心里愚钝的门徒代表,彼得却宣告说:〝祢是基督〞(可8:29;试比较太16:16和路9:20)。
彼得对耶稣身份的宣告是马可福音中最重要的核心和转折点,而马可娴熟地使用叙事技巧吸引我们这看到这一点。马可福音的前半部分,耶稣以大能的作为证明了祂就是基督(或弥赛亚),并且祂将在上帝的国度中掌权。〝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这句话一直是耶稣教导的核心宗旨。但除了马可福音一章1节外,〝基督〞这个称谓一直没有被使用,直到这个关键的时刻,就是彼得在耶稣的追问下宣告:〝祢是基督〞(可8:29)。现在耶稣的门徒们明白了!耶稣喂养几千人的神迹终于让门徒、也让我们最终看清耶稣的身份。
马可福音的第一部分是围绕着耶稣向所有人显明祂的弥赛亚身份而展开的。但是没有人明白祂是谁——除了魔鬼!(可1:24、34;3:11)。马可使用了八个不同的希腊词,在二十九处经文中记录下人们对耶稣的回应,包括恐惧、惊讶、惊奇、困惑,甚至是麻木。这位不像犹太文士的耶稣究竟是谁(可1:22)?法利赛人认为祂被鬼附了(3:22-30);希律认为祂是复活的施洗约翰,而其他人则认为祂是以利亚或伟大的先知(6:14-16;参考申18:15);耶稣的亲属认为祂疯了(可3:20-21),祂的门徒甚至非常惊恐:〝他们就大大地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可4:41)
人们困惑的反应突显了耶稣真实的王权:〝众人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可1:22)。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可1:9-11),祂比约翰更大(可1:7-8);祂赦免罪恶,以充满大能的话语和作为使人生出圣洁的敬畏(可2:1-12);祂战胜群鬼(可5:1-20,这段可与其他福音书中较短的描述做比较,太8:28-34、路8:26-39);最终祂因做这些事的权柄而面临着与耶路撒冷当局的对峙(可11:27-33)。然而耶稣的治理方式完全不同于外邦的君主,祂来是要应验以赛亚关于受苦仆人的预言(可10:42-45;参考赛40:66)。
因着彼得的宣告,我们知道了耶稣是谁:祂是至高无上的神人弥赛亚。在马可福音的前半部分,耶稣的工作是叫人能宣告自己信耶稣,而在福音书的后半部分,耶稣开始向门徒显明祂要上十字架,完成真正的救赎使命。特别与约翰福音相对的是,马可福音中的这个转变表明马可福音前半部分耶稣的作为主要都发生在加利利,而后半部分,耶稣则主要面向耶路撒冷。在那里,祂必须在以色列领袖的手下受苦,以作为祂子民的赎价(例如,可8:31、9:12和10:45)。 总结说来,马可的文字向听众生动地描述了耶稣话语中崇高的权柄,但更重要的是祂超自然的身份和充满大能的作为,使同时代的人大为震惊。这些作为表明,随着耶稣的到来,上帝的国度确实近了。然而,国度的建立不是靠政治革命,而是因大君王为祂子民代赎性的献祭,以及祂的复活和升天:〝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可14:62)。马可叙事的方式带领认真的听众和初代门徒一同宣告:〝祢是基督〞。
本文原刊于《桌边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