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讲真理的耶稣 - 林格尼尔福音事工
第九诫和真理之神
2022年01月06日
认识真理
2022年01月08日
第九诫和真理之神
2022年01月06日
认识真理
2022年01月08日

只讲真理的耶稣

编者注:这是《桌边谈》杂志:真理系列的第三篇。

比较流行的有关耶稣的故事都让我们相信耶稣从不面质别人,从不使人难堪,也不评论别人的生活方式。耶稣爱世人,许多人认为这就意味着祂会接受人本来的样子,他们觉得耶稣是倡导多样性的大师,祂来是为了要建立一个兼容并蓄的社群,各式各样的人在其中都会被接纳被拥抱,无论人们的倾向或癖好是什么,他们都不会被排挤。

耶稣确实建立了一个没有世俗化分类的社会,一个不互相敌对的教会。祂是这个新人类群体的首领,为要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弗二15—17)。这是否意味着耶稣要消弭宗教和道德分类之间的差异?爱,是否意味着无视真理的包容和接纳?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水井边的撒玛利亚妇人非常渴慕得到耶稣提供的活水。然而,当那妇人跟耶稣要〝水〞的时候,耶稣却提起了关于她丈夫的令人尴尬的话题,她有五个丈夫,还不包括当时和她同居的那个(约四15-18)。哇,多么令人尴尬的时刻,有的人认为耶稣在处理这个处境的时候不够细致。然而,这妇人能不能受益于耶稣的救赎工作,能不能成为耶稣的门徒,并像我们说的那样〝进入教会〞,都取决于她有没有放弃她当下的生活方式。面质这妇人的道德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耶稣将真理看得比便利更重要。

耶稣将真理看得比便利更重要。

耶稣在一群愤怒伪善的人群中赦免了一个女人,那女人是在行淫时被抓住的。耶稣没有谴责她,而是对她说:〝去吧,从今往后,不要再犯罪了〞(约八11)耶稣指出她婚外恋的越轨行为是一种罪,并且叫她停止犯罪。耶稣没有为她选择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找理由,也并不认为这种生活方式为多样性做出了贡献。而是含蓄地警告那女人,如果继续行在这条不归路上,那么最终她的灵魂会被毁灭。因为,如果要得救,她就必须悔改。真理比她的感受更重要。

年轻富有的少年官希望可以确认他能够得到永生。他是一个〝好人〞,据他自己声称,他已经遵行了所有的律法要求。经文明确地说,耶稣看着他,〝就爱他〞。耶稣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可十21)这是段严厉的话,这是个前所未有的要求,耶稣表明如果这少年官要得救,那么他心中的偶像就一定要曝光。这样做会伤害人的感情吗?会的。这少年官有没有很〝忧愁〞?有。耶稣的要求是否将他排除在得救的门外了?是的,因为他忧忧愁愁地〝走了〞(22节)。耶稣有没有柔和一点?不但没有,耶稣还加码重击。耶稣形象生动地比喻说富有的人要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这件事在人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神才有可能(23-26节)。真理比不冒犯人更重要。

以上的三个例子表明,耶稣没有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为敏感的灵魂打造舒适的环境这件事上。耶稣会面质人的罪。当其中一位律法师抱怨耶稣羞辱了他们法利赛人的时候,耶稣却再次加码说:〝你们律法师有祸了!〞(路十一45-52)有太多东西会危及真理、软化真理的硬度了。每当有人指责耶稣的教导太〝硬〞了的时候,耶稣从来不认为祂这样做是错的,祂会问:〝这话使你们动摇吗?〞(约六61)对于那些不信的人,祂言之凿凿地说:〝如果不是父所赐的,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65节)这不是说耶稣对别人的软弱不敏感或者不在意,恰恰相反,祂看见那些困惑和不受教的群众,〝因为他们困苦无依,像没有牧人的羊一样〞(太九36),就怜悯他们,教导他们许多事,医治各种疾病、喂饱饥饿的人(太十五32-39,可八2-10)。约翰也告诉我们,在拉撒路的坟墓前,耶稣〝心里悲叹,又甚忧愁,就哭了〞(约十一33、35、38)。

尽管耶稣充满怜悯,但对祂来说,真理永远是第一位的。耶稣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但是当祂和别人相处时,祂表现出来的都是只有知道真理的人所做出的言行举止,祂知道唯独福音才可以拯救人。祂教导人说:〝真理使你得自由。〞(约八32)耶稣的使命是〝为真理作见证〞(约十八37)。新约中有六十六次,将〝这个特定的福音〞写作〝真理〞,唯一仅有的真理。无论这真理给人多么不舒服的感受,无论这真理对不信的人来说有多冒犯,无论这真理出现的时机看起来有多不合时宜,耶稣总是都传讲这福音的真理,所以我们也当如此。

本文原刊于《桌边谈》杂志

Terry L. Johnson
Terry L. Johnson
泰瑞.詹森牧师是乔治亚州沙凡那(Savannah)独立长老会的资深牧师,着有The Case for Traditional Protestantism 和 《改革宗崇拜指南》(Reformed Wo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