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穌的試煉、試探和考驗
2025年02月20日走過試煉、試探和考驗

編者注:這是《桌邊談》雜誌:試煉,試探以及信心的考驗系列的第十一篇。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大兒子出生後的第一個早晨。在家安全分娩後,助產士收拾好東西讓我們可以好好休息。對於那一晚我們都能安然入睡我先生感到又驚又喜,他醒來後就迫不及待地投身於初為人父的角色中,準備給寶寶換尿布。就在此時我們突然意識到,在過去九個月裡所有的第一次的計劃中,我們甚至連「一」包嬰兒濕紙巾都沒有準備。
無論是迎接新生兒,還是想要在下午5:30準時將晚餐擺上桌,預備工作都是關鍵。基督徒生活也不例外。在天堂的此岸,大大小小、各種形式的試煉、考驗和試探都是無法避免的。我們每天都在被各種各樣的事物提醒,我們是墮落的生物,生活在一個墮落的世界中,這個世界裡有壞掉的洗碗機,有失智症,也有自己殘存的罪每一天的纏累。更不用提還有仇敵整日虎視眈眈,猛烈地阻止我們哪怕是最小程度的屬靈方面的成長或是對敬虔的享受。許多人都不會對這些現實感到震驚或意外。問題是,我們如何預備面對這些事?
彼得的第一封書信是寫給逼迫中的基督徒的。他們「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這些試煉正嚴峻地考驗著他們的信心(彼前一6 )。困難不僅來自外部的逼迫。畢竟,他們不得不對逼迫作出回應,他們心中殘存的罪肯定會誘使他們以不聖潔的方式思考,說話和行動。他們真實地處在困境中。有意思的是,彼得並沒有花很多時間解釋這些試煉為什麼會發生,也沒有建議讀者如何逃避試煉。相反,彼得提醒他的讀者福音的真理是什麼,並告訴他們如何在追隨基督的腳步中更加聖潔。彼得的寫作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他的讀者擺脫困境,而是幫助他們預備面對困境。
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別。基督徒的預備並不是試圖掌控形勢,預測並避開可能帶來痛苦或挫折的每一種情況。預備面對試煉或考驗並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當它們真的來臨時,我們可以盡可能避免以短視的、犯罪的方式來回應,從而理性沉著地面對試煉。換句話說,預備並不能讓我們的環境變得輕鬆,但可以幫助我們更加聖潔地回應困難的環境。
這正是彼得對他的讀者要說的話:
所以要約束你們的心,謹慎自守,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你們的恩。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彼前一13,15 )
彼得呼籲他的讀者在受苦時要「謹慎自守」,這種預備從清晰的、合乎聖經的思考模式開始,並以聖潔的行為結束。他們的心志不會被半真半假的事實和衝動的情緒所擾亂。試煉不就是這樣攪擾我們的心嗎?我們需要投入心力,但痛苦或充滿威脅的環境,以及環境所引發的思考模式和帶來的情緒都使我們很難按照應有的方式去思考和回應。然而預備好的基督徒是活在警覺和合乎聖經的清醒之中的。他們思維清晰,能夠依據真理對評估事件並回應。
謹守自守的預備心志並非一朝一夕之間養成的,甚至不是努力就可以做到的,這必須要有聖靈在我們裡面動工。然而這也不意味著我們什麼都不用做,只需呆坐著就好。神為我們提供了簡單直接的恩典管道,幫助我們在充滿苦難的天路旅程中更堅定地走向天堂。每天使用這些蒙恩管道有助於我們培養錨定於屬靈現實的心志和生活方式,幫助我們預備好面對試煉和試探。
個人性的崇拜
閱讀,學習,背誦並默想神的話是信徒最強勁的武器。無論是面對熟悉的試探,還是在意料不到的試煉中絆跌,聖經都是指引我們穿越黑暗水域的明燈,幫助我們抵達想要去的港灣。
有時候我們在困境中的「思考方向是正確的」,但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理解。我罹患一種最終會失聰的神經性疾病,從十五歲那一年起我逐漸失去聽力。我心中開始有一個畫面,就是神在朝我放箭,我將祂視為一個掠奪者,祂奪走了其中一件我最珍愛的東西。這導致某個時期我與神的關係非常緊張。從某種意義上說,我的理解是正確的。神的手在苦難中,祂確實拿走了一些東西。但僅僅知道神有主權並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我想完好地走出這場試煉,我需要問:還有什麼是真實的?祂對我有什麼心意?撒旦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我應該要期待神以主權醫治我嗎?
神在掌權,但罪尚存,我們應該預期天堂的此岸仍有苦難。這是事實,但不僅止於此。浸泡在神的話語中(以及優質的解經書)可以擴展我們的理解力,並在必要時糾正我們的觀念。
《聖經》中有關「預備好的心志」最清楚的例子就是耶穌在曠野中受試探。當撒旦扭曲神的話語試圖引誘基督時,耶穌需要知道什麼是真實的。祂也確實做到了。耶穌將神的話語存記在心中,面對試探時對神話語的正確理解是非常有力的武器。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十章13節說,在受試探的時候,神「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我們常常將這種「出路」想像成某種能將我們從試探中抽離的外力。然而神所預定的出路往往不是這種不同尋常的救援,而是將聖經牢記在心,聖靈會藉此強有力地幫助我們站立得穩。
當我們的心被聖經真理訓練且馴服時,這會影響我們禱告的方式。我們在生活的烈火中飽受煎熬時能夠自由地來到神的寶座前向祂傾吐心意,這對我們來是極大的安慰。如果我們不夠謹慎,情感充沛的禱告可能會讓我們跌倒,而不是幫助我們站穩。我們常被詩篇中大衛的禱告所吸引,他在生命的低谷中赤裸地向神敞開。他不是一個面帶假笑的隱忍之人。但大衛的禱告從來都不僅止於真實地抒發感受或表達願望,他一定會謹守自守、坦然誠實地宣講關於神的性情和神的行事方式的真理。擁有真正話語權的不是我們的感受,而是真理。熱切地禱告被充滿聖經教誨的心塑造,與神的交通就會抵達充滿讚美、信心和安慰的港灣,此時的禱告就不會是不合乎聖經期望的、語言輕率的絆腳石了。
公共崇拜
我並不總是很渴望主日的時候去教會。身為聽障人士,這意味著我要透過手機上的字幕閱讀講道,意味著詩歌是無聲的,而團契則意味著最好情況下的疲憊和最糟情況下的尷尬。然而神揀選我成為牧師的妻子,這意味著我通常都要出現。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我一直試圖在這種神經性疾病的試煉中找到出路,其中最大的試探就是將自己隔離於基督的身體之外。他們不懂,這太尷尬了,就連參與對我來說都很困難。不與肢體接觸可能會讓我更舒適,但從來不會更有果效。我們能與基督的身體一起公共崇拜是神所賜的禮物,這種寶貴的恩典管道使我們得著鼓勵、得以成長,並堅定地朝向天堂邁進。
我們將委身、定期出席一間忠於聖經的教會視為重要的事,就會每週都有機會參與各樣的教會活動,這些都會幫助我們預備自己謹慎自守,尤其是主日證道。專心敬拜也提醒我們要謙卑,我們需要知道自己不是焦點,這一點往往令人痛苦,但神才是萬物的中心。有些事比我現在的掙扎更大,我需要這個真理不斷地調整我的思維。
走進教堂坐上長椅一直待到祝禱告結束是一回事,走進交誼廳找人聊天是另一回事。團契很複雜,因為涉及人,涉及人的事之所以複雜,是因為人都是罪人。我們會彼此誤會,會忙前忙後、會忘記我們真正的需要,也會剛聽完關於三位一體的講道就開始閒聊天氣。然而,我們行奇事的神卻使用這種紛亂的公共崇拜堅固我們的靈魂,糾正我們在家獨處時沮喪絕望的思考方式。我們可以在主日清晨這樣禱告:「主啊,請幫助我耐心地聽,謹慎地說。請使用我今天與他人的互動,使我和其他人在這一週都更加聖潔。」
愈加堅韌
基督徒的天路是一條受苦和成聖的窄路,培養謹慎自守的心可以預防我們在非常的困境中偏離正路。那些與基督無份無關的人不明白我們為什麼要堅持走這條路。也許有時我們自己也會這樣想。事實是,有些路確實道阻且長,我們似乎看不到苦路的盡頭。痛苦是延綿的,緊張的關係依舊緊張,克服罪的歷程令人難以忍受的漫長。既然如此,堅韌的理由是什麼?
也許彼得的讀者們也問了同樣的問題,彼得並沒有忘記回答他們——謹慎自守地受苦是以謹慎自守地堅韌面對將來之事的盼望。事實上,這正是我們在新約書信中看到的模式。新約作者雖然關注現況,但他們最終關注的焦點始終是基督的再臨、創造的更新以及信徒得榮耀。福音中的每一個命令,每一個鼓勵,每一個責備或肯定,每一個對神的性情和神作為的解釋——這些事的終極目標都不是指導基督徒在地上過無憂無慮的生活,而是要信徒盼望來世與基督同在天堂的永恆。這才是基督徒對未來的充滿喜樂的藍圖 ——我們現在憑信心所信的福音,到那日會成為眼見的現實。我們會看到天父向我們張開雙臂,我們會在基督的釘痕手前俯伏。我們現在所追求的聖潔將會成為完全,當我們定睛於基督完美的聖潔時,「我們必要像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約壹三2 )。
本文選自《試煉,試探以及信心的考驗》系列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