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焦慮? - 林格尼爾福音事工
焦慮的解藥
2022年02月16日
焦慮的來源
2022年02月23日
焦慮的解藥
2022年02月16日
焦慮的來源
2022年02月23日

什麼是焦慮?

編者註:這是《桌邊談》雜誌:焦慮系列的第二篇。

焦慮在當今世界似乎正在不斷升級。某健康組織是這樣說的:「焦慮症是美國最常見的精神疾病。」研究表明,在過去幾年里,即使在青少年中,焦慮症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就在兩年前,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零售商之一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宣佈,有關焦慮的書籍銷售量猛增,增加了25%。這些數據反映的都還是疫情之前的情況,毫無疑問,在過去的這一年里,人們的焦慮感更加嚴重了。

我記得我小時候有人是這樣形容我父親的:「他是個常常憂慮的人。」說這話的人雖然是以一種輕鬆的、半開玩笑的口吻說的,然而,這卻是事實。我父親是個愛操心的人。在我祖父賣掉家族企業之後,我父親白手起家,開始從頭建立他自己的企業。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耗費了他所有的時間和注意力。那幾年,他的生意做得很成功,但那也是壓力很大的一段日子。我是我父親的兒子,同時我也是一位牧師,是六個孩子的父親。我也時常要與擔憂進行搏鬥,我會為我的孩子、我的羊群,以及我的責任所帶來的巨大壓力而擔憂。

根據聖經來看,焦慮是一個嚴肅的問題。耶穌命令祂的門徒:「不要生命憂慮。」太六25)。同樣,保羅也寫道:「應當毫無憂慮。」(腓四6)這些經文並不是根據「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的思路而給出的安慰性的建議,這些是聖經中的命令。因此,違反這些命令就是罪。

然而,聖經並沒有把所有的焦慮都說成是有罪的。作為牧師的使徒保羅,經歷了合宜的焦慮。在他寫給哥林多人的信中寫道,除了他所面臨的其他困難之外,「還有為各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的身上。」(林後十一28)。前文中,保羅所引用的腓立比書第四章6節中「焦慮」這個動詞,這裡翻譯為「焦慮」的名詞形式。然而,正如保羅向哥林多人所描述的那樣,他的焦慮不是有罪的焦慮,而是敬虔的、有愛心的焦慮。

其實,在整本聖經中,我們看到了焦慮的兩種彼此對立的形式——一種是適宜的、正確的焦慮,另一種則與神的旨意相反。實際上,這兩種焦慮在新約聖經中都是用相同的希臘文詞彙來表達的。當保羅寫到基督的身體應該在彼此的「照顧」(或「焦慮」(anxiety)、「關心」(concern))中合一時(林前十二25),他使用了腓立比書四章6節中的同一個希臘文動詞(太六25也使用了同樣的動詞)。類似的,保羅向腓立比教會推薦提摩太,認為他比保羅的任何同工都要「真正關心」(或「憂心」)他們的福祉(腓二20)。

其實,在整本聖經中,我們看到了焦慮的兩種彼此對立的形式——一種是適宜的、正確的焦慮,另一種則與神的旨意相反。

有罪的焦慮大都與合宜的擔憂聯繫在一起。我們應當顧慮好好工作,照管家庭,養育孩子這些事,去完成神呼召我們要履行的職責,因此,顧慮以上這些事是應當的。問題是,這些合宜的關心何時會變成有罪的擔憂?敬虔的關心什麼時候會變成不敬虔的憂慮?

就像是一位法官在提到關於色情作品時所說的話,他無法定義它,但是他觀察到,「在我看到的時候我就知道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可以這樣說焦慮,我們知道什麼是有罪的擔憂或焦慮,因為我們都經歷過。我們知道它的跡象——手心冒汗、心跳加速、無法放鬆或保持平靜、胸口有重物的感覺、失眠,以及其他一系列症狀。但是,是什麼讓焦慮變成了一種罪?

從路加福音十章38-42節的經文著手是個不錯的開始,這是一個有關耶穌、馬利亞和馬大的故事。耶穌在馬利亞和馬大的家裡,馬大正忙著招待客人,有可能在準備飯菜。而另一邊,馬利亞正坐在耶穌的腳邊聆聽祂的教導。馬大心煩意亂地請耶穌讓馬利亞幫助她,耶穌卻回答她說:「馬大,馬大,妳為許多事操心忙碌,但是最需要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上好的分,是不能從她奪去的。」(41-42節)。馬大被做好事完全佔據了,卻失去了看到最好的事物的眼光。她努力工作服事耶穌,卻將注意力從耶穌本人身上移開。

簡而言之,這就是有罪的焦慮。有罪的焦慮就是被其他合理的關注所吞噬,卻使我們的目光離開了耶穌。換句話說,有罪焦慮將世俗的憂慮和責任置於基督之上。將這些事置於首位,而基督則退居次位。

查爾斯·司布真在談到馬大時是這樣寫的:「馬大的錯不在於她的服事。僕人的心態適用於每一位基督徒。馬大的錯誤在於她『為許多事操心忙碌』,以至於她只記得服事而忘記了主」。第40節中翻譯為「分心」的希臘原文動詞的意思是,將我們的注意力從某人或某事上拉開,轉向其他事物。有一本希臘詞典中也有這樣的解釋,它意味著「變得…太過忙碌,負擔過重。」

有罪的擔心是我們被拉離基督的必然結果,這樣我們會背負無法承受的重擔。這就是為什麼保羅勸告腓立比人:『應當毫無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恩的心,把你們所要的告訴神。 這樣,神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四章6-7)。當你對世俗之事的憂慮的負擔加重時,就要在禱告和祈求中仰望神,並要向祂獻上感恩,以此來克服焦慮,瞭解神所賜的平安。

因尋求或侍奉錯誤的事物而將目光從基督身上移開,這樣做的必然結果就是產生有罪的憂慮。有一段有關憂慮的著名經文,在其中耶穌告訴我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神就會賜給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太六33)。問題在於,我們往往會更關心建立我們自己的小王國,而不是建立神的國度。正如耶穌所說,我們不可能同時侍奉上帝又侍奉金錢,同樣我們也不可能同時侍奉上帝又服事任何世俗物品(第24節)。這樣做的話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有罪的焦慮。這個日益世俗化的時代已經日漸遠離了上帝,難怪這個時代的焦慮會越來越多。

有罪的憂慮也是我們對上帝沒有給予當有的信任的結果。耶穌稱憂慮的人為「小信」的人(太六30)。我們因信得救,也因信而活。我們的救贖不是取決於我們信仰的力量,而是取決於我們所信的對象;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在信仰中成長的。耶穌告訴我們要抬頭看天上的飛鳥,它們不種也不收,上帝卻照顧它們,耶穌以此提醒祂的門徒,他們的價值比飛鳥要高得多(第26節)。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什麼都不做,只等待神來供應我們的需要。飛鳥也不是坐在那張著嘴等著上帝把食物丟給它們。每個人在一生中都被呼召要去工作。聖經上甚至說:「如果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後三10)。上帝創造人的功能就是努力工作。憂慮有時甚至是源於我們沒有好好工作。

憑信心生活也並不意味著不需要為明天做計劃。耶穌告訴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但是要專注於今天的職責。然而,這也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為明天做計劃。上帝希望我們成為有計劃的人,特別要為未來做準備。約瑟為即將到來的飢荒所做的準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創四十一;另見箴六6-8;十六9;路十四28-32)。叫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就是叫我們忠於上帝今天叫我們做的事,因為我們知道,上帝已經將未來掌握在祂主權和恩典的手中了。

「但是最需要的只有一件。」(路十42)身處於這個過於忙碌、容易分心的時代,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上帝清楚地對祂的子民發出不同的呼召,叫祂的百姓承擔不同的職責。然而,有一件事是必須的。詩篇作者這樣說:「有一件事我求過耶和華,我還要尋求;

我要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裡,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中求問。」(詩二十七4)。保羅是這樣描述的:「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前面的事, 向著目標竭力追求,為要得著神在基督耶穌裡召我往上去得的獎賞。」(腓三13-14)。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們注目仰望基督,尋求基督,尋求祂的國度,祂就將平安賜給我們。

本文原刊於《桌邊談》雜誌

William B. Barcley
William B. Barcley
巴克萊博士是至高恩典長老教會的資深牧師與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改革宗神學院的新約客座教授。他著有《知足的秘密》(The Secret of Contentment)和《福音的清晰性》(Gospel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