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的聲音
2020年12月18日舊約聖經裡的大使命
2021年01月13日萬民與植堂
編者註:這是《桌邊談》雜誌:大使命系列的第一章。
我們常談到「大使命」。那段經文裡既沒有提到「大」也沒有提到「使命」,但是這個稱呼還蠻適合的。這個「權威性的命令、任務或指示」是「非常龐大、極端且顯著的」(以上是辭典對這兩個用詞的定義)。但又是為什麼呢?
這項任務的範圍,是由這兩個字所劃定的:萬民。這個用詞是從希臘文panta ta ethnē翻譯而來的。它經常是重要的討論主題。許多人聽到ethnē(也就是萬民的「民」)的時候,會想到「國家」[譯註:英文的「萬民」與「萬國」是同一個單字]。但是在耶穌的那個時代,這個用詞的涵義跟我們現代人理解的不一樣。民族國家是現代的產物。而在耶穌的時代,許多的帝國都是由不同民族的人群組成的,所以耶穌說的「萬民」指的其實是「所有人」[而非「所有國家」]。
當耶穌說「萬民」的時候,祂的意思並不是像我這樣的宣教學者想要刻意強加進去的意思─彷彿祂是在講現代世界裡那一萬一千個人種族群。耶穌所要講的遠遠不只是非猶太人或外邦人而已。祂那句話是對猶太人說的,而猶太人都知道上帝在巴別創造了民族(創十一9)、呼召萬民上耶路撒冷(賽二)、在五旬節讓門徒說起各國的方言(徒二)、並且將受各國、各族、各民、各方的男男女女敬拜,直到永遠(啟七)。
換句話說,當耶穌提到要去使萬民作門徒的時候,當時的聽眾都能意識到這個非凡的任務是何等的艱鉅。「萬民」的概念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耶穌當時也正在改變上帝的子民對待萬民的方式。
耶穌說到萬民的時候,翻轉了宣教的方向。不再是萬民要來耶路撒冷(賽二),而是門徒要從耶路撒冷去到萬民那邊(徒一8)。
門徒一聽到這些話語時,就立刻採取了行動。他們的作為顯示出他們對耶穌說的「去使萬民作門徒」有什麼樣的見解。他們去到了萬民當中,並在那裡建立教會。我們也應當如此。
大使命若沒有聚焦於萬民,就是忽略了它在聖經裡的前後文、門徒的行動和它在上帝的任務裡所有的地位。大使命若沒有聚焦於植堂,就是忽略了門徒領受大使命後所做的事情。
耶穌說「萬民」的時候,重新調整了宣教的方向,並將祂的百姓差遣到萬民當中。根據不同的計算方式,全世界有超過六千個尚未聽聞福音的民族。其中有不到三千個民族是沒有被接觸過的,意思就是他們當中幾乎沒有見證人存在。
在大使命中,民族是很重要的,而上帝呼召我們要在這些民族當中建立教會。他們需要新的教會。
無論你在哪個國家裡讀到這篇文章,要知道你的國家也包含在「萬民」當中。所以無論你在哪裡讀到這篇文章,它都是適用的。植堂這件事應當在你的國家裡發生,也應當在每個國家裡發生。我們的國家裡有許多不同的民族。光是在美國,就有超過五百個尚未聽聞福音的民族。
哥頓康維爾神學院的宣教學家陶德詹森和他的團隊去年做了一個研究;在研究中,他們發現在北美洲有將近百分之二的非基督徒並不認識任何一個基督徒。住在美國的錫克教徒、印度教徒和耆那教徒中,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並不認識任何一個基督徒。有超過百分之六十五的佛教徒、神道教徒、道教徒、拜火教徒和中國民間宗教信徒也是如此。甚至有百分之四十二的穆斯林提到說他們並沒有真的很認識任何一個基督徒。這些人都需要新的教會。
但是,就連主流文化裡的人也都需要新的教會。對於向每一個男女老少宣講耶穌的宣教使命而言,教會是重要的核心。當我們看新約聖經時,我們看到在聖靈的引導下有目的地建立教會是早期教會順服耶穌命令的一個關鍵方式。今天也應當如此。這包括了在城市中心、發展中的郊區、農村社區等地建立教會。他們都需要新的教會。
如果不建立新教會,大使命就無法完成。耶穌告訴我們要使人作門徒、給他們施洗並教導他們。這三件事都是在地方教會裡完成的。不管是在美國的大城市還是在亞洲的鄉村,如果你想看到人們成為門徒、受洗並接受上帝話語的教導,那麼植堂都是必需的手段之一。
你所參加的教會,是有人建立的。那些人從別的地方來植堂,並把福音傳給你。有人建立了教會,所以你才得以成為門徒、得以受洗,並且得以接受上帝話語的教導。
不要讓你的教會在大使命的道路上成為一條死胡同。萬民─以及在萬民中那些失喪的人都還需要更多人去植堂。他們都需要新的教會。
本文原發表於《桌邊談》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