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聖經裡的大使命 - 林格尼爾福音事工
萬民與植堂
2021年01月12日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
2021年01月14日
萬民與植堂
2021年01月12日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
2021年01月14日

舊約聖經裡的大使命

編者註:這是《桌邊談》雜誌:大使命系列的第二章。

大使命是根基於上帝自己的王權之中。早在人類墮落、遠離上帝之前,大使命就已經開始了。在第六天,人類受上帝的託付,要遍滿地面、治理全地並管理萬物(創一28)。因此,我們可以恰當地把大使命定義為「管理和治理」全地和萬物─這是我們都會需要有的理解。

當然,「管理和治理」這樣的用詞在我們的現代世界中具有深刻的負面含義,因為它會讓人想起那些可怕的暴政和濫權。然而,我們應該注意到,這個使命是在人類陷入罪惡和苦難之前就已經賦予的了,也就是在人類仍與上帝合一的時候就有的。也就是說,這個使命是賦予上帝形象的承載者─人類的(26節);人類受造,是為了與上帝相交、並且彰顯上帝統管全地的神聖權柄。

這裡的神學有兩層意思。首先,亞當應當要把所有的受造物聚集起來,在第七日讚美並崇拜上帝,這就是「管理和治理」的意思。他被賦予了任務,要逐漸地將受造物分別出來(使之「成聖」),直到全地都成為聖潔,充滿了上帝永恆的榮耀。

其次,我們所享受到的一切福分,無論多麼微不足道,全都來自於上帝的統治─這就是「被治理」的喜樂,在被趕出與上帝同在的生命之後更是如此。為此,我們喜樂地教導孩子說「基督執行君王的職分,在於征服我們歸向祂(西敏小要理問答,二十六問)」。

賜給亞當的大使命意味著他的君王職分將為他的祭司職分服務,也就是說他將為了「把所有受造物聚集到造物主的腳蹬前敬拜」這個目的,來執行「管理和治理」的工作。安息日的圓滿是第六天的任務的核心和目標。

一旦我們把大使命理解為君王職分的功能,我們就能更好地在整個舊約聖經的其他部分中評估這個任務。上帝的統治是普世的,從一開始,祂的救贖計畫就針對著地上所有的家族,從來沒有忽略祂「要得萬邦為業」的事實(詩八十二8)。

在這裡,創世記一至十一章作為關於以色列之記載的序幕,其地位可說是再重要不過了,因為以色列本身的身份和神聖的呼召就是從這個普遍的背景中出現的,並永遠由它決定。在萬國從巴別塔散落流亡之後,上帝在創世記十二章呼召亞伯蘭,應許說「地上萬族都要因你得福(3節)」。後來又向亞伯拉罕重申了這個應許,說:「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二十二18;見十八18)。」然後,它又被賜給了以撒(二十六4),接著又被賜給了作為以色列十二支派之父的雅各(二十八14)。

隨著這個應許而來的,是君王職分的潛流。亞伯蘭得到了這個應許:「君王從你而出。(十七6)」後來在他的後裔中出現了大衛。最終,將有一位君王透過以色列出現,將萬國聚集回到上帝的面前。

此外,在西奈山,以色列被帶進了與上帝相交的盟約之中;上帝要他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十九6)─也就是說,要作外邦人的光。「祭司的」和「聖潔的」這兩個平行的定義屬性,必須這樣理解:為了萬民的緣故而被分別為聖、歸給主上帝;以色列應當要成為上帝和萬民之間的中保。這個神聖的呼召,比較是有關於被萬民治理的,而不是治理萬民。以色列需要被祝聖和潔淨,也就是為了世界的緣故而被轉變為上帝的僕人,以便在萬民面前榮耀上帝。詩篇六十七篇,是許多呼召外邦人讚美上帝的詩篇之一;它清楚地宣告說以色列人已經得到了憐憫和祭司的福分,如此一來上帝的道就會在地上被人曉得,祂的救贖也將因此會包含萬民。

然而,在早期,「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二十一25)」。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一個人親身行使上帝的統治,以色列就會持續墮落與背道。以色列需要先被治理,才能成為外邦人的光。

當大衛被立為以色列王時,大使命再次成為上帝對人類君王的命令。詩篇二篇(很可能是在以色列的加冕儀式上使用的)在這一點上很有啟發。在萬國的爭鬧中,耶和華宣告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6節)」。然後,君王宣告了上帝的旨意,說:「耶和華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7-8節)」經文裡「我的兒子」這幾個字再次把我們引向亞當,引向大使命神學的另一個面向。

在一個獨特的意義上,亞當可以被稱為上帝的「長子」(他是上帝創造的)。例如,路加福音的彌賽亞家譜中,提到說塞特是「亞當的兒子」,接著說亞當是「上帝的兒子」(路三38;見創五1-3)。那麼,作為上帝的「長子」,亞當所繼承的東西和他領受的使命一樣寬廣,也就是全地─「千山上的牲畜」與「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是他的(詩五十10,12)。換句話說,亞當擁有權柄可以代表他的父親管理和治理全地,同時他也有責任要為了他父親的榮耀而行使這個權柄。

隨著救贖歷史的發展,以色列人可說是成了上帝的第二個「長子」。這裡要注意的是,耶和華要摩西講的話,也就是摩西在與法老的開頭對峙時所講的那句話,是相當特別的:「耶和華這樣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我對你說過:容我的兒子去,好事奉我。你還是不肯容他去。看哪,我要殺你的長子。』(出四22-23;見何十一1)」上帝給的最後一個警告(也就是每年逾越節所慶祝的)將會使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法老的心上。

現在我們回到詩篇二篇,根據大衛身為以色列君王的身分,並根據上帝的應許(撒下七14),大衛可以在特殊的意義上被認為是上帝的兒子,因為他顯然領受了亞當的衣缽作為他職分的一個功能。大衛因著受膏,繼承了亞當作為「上帝的兒子」和全地之王的角色。「我也要立他為長子,為世上最高的君王。(詩八十九26-27)」

我們必須明白,大衛是在他身為受膏之王的身分中才領受了管理和治理萬民的應許。大衛的使命是將上帝的旨意和統治傳遍全地─他的「敵人」不僅僅是政治上的或個人的敵人,而是上帝的敵人,也就是那些與主和祂的受膏者作對的王。然而,在現實中,以色列的發展並沒有那麼順利。更糟的是,以色列的君王自己把上帝的羊引入了歧途,使他們落入嚴重的叛逆和令人髮指的偶像崇拜之中。因此,流亡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令人訝異的是,在以色列背叛上帝的背景下,上帝卻應許要興起一位像大衛的僕人;祂不僅要帶領雅各家的各支派來一個新的出埃及,而且還將「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賽四十九6)」。經文接著說,這位僕人將承擔許多人的罪,並承受上帝的審判,使祂以尊貴祭司的身分「洗淨許多國民」(賽五十二13-五十三12;見彼前一1-2)。這位即將到來的彌賽亞(也就是末後的亞當,亞伯拉罕的後裔,真以色列人,更偉大的大衛,受苦的僕人,上帝的兒子)在為祂的百姓贖罪之後,將會升到高天上,在天上的錫安山、在父上帝的右手邊掌權。

這樣說來,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其實就是領受詩篇二篇所應許的繼承物。不過,這君王的職分是為祭司的職分服務的,要透過撕裂的肉體和流淌的血把我們帶到上帝的面前。藉著上帝所澆灌的聖靈,耶穌掌權治理並呼召所有受造物來敬拜祂的父(林前十五24-28),一天比一天更深地降服我們,使我們學會如何「榮耀上帝,並永遠以祂為樂」。

本文原發表於《桌邊談》雜誌。

L. Michael Morales
L. Michael Morales
邁克‧莫拉斯博士是格林維爾長老會神學院的聖經研究博士、改革宗神學院的客座教授以及美國長老教會的教務長老。他著有《誰能登耶和華的山?》(Who Shall Ascend the Mountain of the L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