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外界與內部的假教導 - 林格尼爾福音事工
假教導的起源與存在
2020年07月01日
假教導和教會的和睦與純正
2020年07月03日
假教導的起源與存在
2020年07月01日
假教導和教會的和睦與純正
2020年07月03日

來自外界與內部的假教導

編者註:這是《桌邊談》雜誌:假教師系列的第二章。

我在教神學生教會歷史的時候,最喜歡講的就是有關最初的四個大公會議的內容。每次我們談到亞流派和尼西亞大公會議,以及迦帕多加人和君士坦丁堡的時候,我試著讓這些學生明白的其中一點,就是每一個異端都會引用聖經。事實上,這幾個世紀當中有關基督論的爭議都是以詩篇第八篇為核心的。

異端經常都是從一個合乎聖經的基礎來開始發展的,這樣的認知應當要使我們謙卑並且警惕。這應當使我們謙卑,甚至使我們愧疚,因為意識到即便是在教導上帝無誤的話語,我們依然有可能不知不覺地散播了錯謬的教導。雖然我們努力地準備講道與課程,也認真地研讀經文,試著做出正確的教導,但我們總是有可能會教錯,導致上帝的小羊誤入歧途。

這也應當使我們警惕,因為那些看似普通或有幫助的聖經教導,可能其實是錯誤的教導,甚至可能是異端,足以摧毀我們和我們的聽眾。特別是現代,有那麼多宗教上的教導是根據教導者受歡迎的程度或是他們組織的大小而被全盤接收的。我們必須檢驗這些教導,因為上帝珍惜祂的小羊,他們是必須被保護的(馬太福音18:6、約翰福音4:1)。

那麼,我們該怎麼回應錯誤的教導呢?整個新約聖經當中,使徒都一直在試著對抗假教導和異端。事實上,幾乎在每一封書信中,使徒都會揭發並處理一些假教導或異端。舉例來說,哥林多前書處理了那些否定耶穌身體復活的教師。加拉太書則是反駁那些說「稱義是藉著耶穌,再加上成為猶太人」的人,因為這樣就不再是唯獨藉著信靠耶穌而稱義了。在歌羅西書中,保羅針對一種奇怪的猶太神秘主義的教導提出警告,這種教導似乎是把猶太人的飲食戒律和難以理解的希臘哲學給混合在一起。約翰一書則是駁斥了那些否認上帝的兒子耶穌是在人類的身軀之中來到世上的人。一次又一次地,教會的領導者都奮力對抗他們教會中的假教導。

但是早期教會的奮鬥精神似乎與現代文化的溫和有禮和後現代情感相去甚遠。任何人若是勇敢地為聖經的真理站立,就會不可避免地遭到反駁,反駁的一方會主張說我們是某個教師門下的「鍵盤戰士」。那些努力捍衛健全教義的人總是被相對化,因為反對方主張說「我們終究是不可能真的知道真理的」。或者某某人有聖靈的澆灌,所以他有些教導雖然是不合聖經的,但是無關緊要。尤其呢,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似乎比較在意語氣,多過在意事實。

這並不是說只要是為了捍衛信仰,我們就可以和應當把禮儀拋諸腦後。我們信主之後的記號之一,就是我們對待所有人的溫和與禮貌,甚至包括那些犯錯的人(提摩太後書2:24、提多書3:2)。我們不同意假教導的同時,當然也不需要刻意變得令人難以相處。但是,這關係到的是真理,甚至不只是真理,還牽扯到寶貴的個人,他們是上帝託付給我們,要我們牧養與照管的。我們的任務是要保護羊群,同時也要自我省察,確保我們的教導和教義都是純正的(提摩太前書4:16)。

內在的危險

當然,在福音派教會當中,有一系列的錯誤是需要牧師去糾正並且責備的。這些錯誤大多數是與福音在信徒生命中的實踐出來的方式有關的;在這方面的假教導必然會提出關於福音本身之性質的問題。

最常偽裝成福音的假教導,可能就是道德主義。一般來說,福音派教會都會教導基本的福音:罪人唯獨藉著信靠耶穌而得到赦免,也得到了天國的應許。但在這之後,這些教會有很多都會接著教導會眾說,在他們得救之後,就必須要靠自己力爭上游了。基督徒生活就是要不斷努力,而且天助自助者,所以要努力,要作個乖乖牌,要說實話,要「活出善良的生命」。可能在不知不覺當中,人們開始認為這就是福音─這幾乎就是經濟上的交易行為,我們用順服向上帝換取賜福,例如充足的食物和保護,美滿的婚姻和受教的孩子,超棒的工作和美好的假期。

在試著保護上帝的百姓免受錯誤之苦時,我們必須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

當然,這根本就不是福音。但是,正如社會學家史密斯幾年前在他的書─《美國青少年的宗教與屬靈生活》當中向我們呈現的,這卻是現在大多數福音派的青少年、他們的父母和他們的教會所擁有的基本信仰。這種上帝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只有在悲傷難過的時候會靠過來醫治我們;而祂所要的,就是我們都作好人,善待他人,當好人去世的時候祂就會賜他們天國的福分。

最糟的是,這種道德主義有可能變成一種溫和的成功神學。它提到的福分不只是充足的食物和保護,美滿的婚姻和聽話的小孩,而是說,我們的順服能夠帶來美好的物質生活。誰是順服的人呢?就是那些開著豪華名車的人,後車窗上還有鑲鑽的「蒙福」兩個大字,大概是說他們之所以能夠蒙福開著名車,是因為上帝尊榮他們的順服。討上帝喜悅的人,就是那些有錢可以讓小孩接受私人教育、或是參加最昂貴的夏令營的人。順服的基督徒,就是那些住在高級社區的人。這種物質的回報,就是道德主義的核心,也是成功神學的核心。

另一種相關的假教導就是律法主義。律法主義和道德主義是彼此相關的,只是道德主義使用比較廣泛的用詞來陳述這種跟上帝之間的利益交換─用道德換取福分,而律法主義對於上帝所要求並且獎賞的順服,有著比較具體的理解,但同樣是不合乎聖經的。在加拉太書中,律法主義偽裝成要成為上帝子民所必須遵守的猶太教規:割禮、飲食律法和節期。在我們的時代,律法主義可能的樣貌就是用非常具體且不在聖經規範內的方式來尊榮主日;可能是關於談戀愛的某種特定規範;可能是面對大眾文化時所採取的某種特定方式,這混淆了家庭的偏好與聖經的命令。說到底,律法主義就是一種道德主義,它暗示福音教導說我們終究是藉著我們的行為來賺取上帝的喜愛。

道德主義和律法主義之所以那麼棘手,是因為福音確實有規定一些特定的屬靈規範。福音確實說我們若在基督裡,就會結出果子,也就是相稱的行動。耶穌確實說過:「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翰福音14:15) 以及「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裡。」(15:10)

不過,福音的順服與道德或律法主義的觀念差別就在於:我們的順服是回應上帝在耶穌基督裡向我們展現的愛。我們順服,並不是為了從上帝那裡得到什麼─無論是祂所賜的福或祂的愛。事實上,我們沒有人能夠照著上帝要求的標準來順服祂並藉此得到祂的賜福;我們的行為之所以能被祂接納,單純只因為祂是在耶穌裡、也藉著耶穌來接納我們的行為。而且,聖靈在我們裡面動工使我們渴望並且遵行祂的旨意,若沒有聖靈的影響與加添力量,我們就不可能順服上帝。

還有另一種假教導,就是道德主義和律法主義的反面。有些人看了看這些教導之後就說:「這一切對於順服的強調,其實是在扭曲福音。上帝只要我們信靠祂的兒子而已,祂對我們別無所求。只要我們信靠耶穌,祂就接納我們,只因為我們受祂這『單向的愛』所愛。」結果就是,這些基督徒拒絕強調順服,到了一個程度,他們成了道德律廢棄論者。

嚴格地說,道德律廢棄論者是「反對律法的」,全盤否認上帝的律法在基督徒生命中有引導的功能。大多數福音派基督徒並沒有這樣完全否定對於上帝律法的順服;畢竟他們無法否定耶穌、保羅、雅各和約翰都明確地說過基督徒要順服。現代的道德律廢棄論主義比較難以察覺,他們詆毀誡命在講道中的地位,又試著降低基督徒生命中一切努力的重要性,並且說犯了可憎之罪的人都可以輕鬆恢復為無罪的身分,又對教會的懲戒避而不談。

道德律廢棄主義之所以很難處理,是因為它很接近真理。我們並不是靠著自己所做的任何事而稱義的,是唯獨憑著信心領受基督的工作。就像我們已經講過的,我們的努力是來自於聖靈的影響與加添力量的。赦罪之恩是白白賜給悔改之人的,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來到父面前,因著我們的罪和罪行而悔改。不過,道德律廢棄主義與福音的差別,就在於所強調的部分。我們在基督裡白白地稱義,但這使我們產生行動:我們要不辭辛勞地對抗自己的罪。悔改,就是要我們離棄自己的罪,並且降伏在教會的懲戒之下。

這些危險都存在福音派教會裡面。或許你也認得它們,也聽過它們,甚至可能已經信了它們。不過,道德主義、律法主義和道德律廢棄主義都是假教導的各種形式。當我們試著保護上帝的百姓免受來自教會內的錯誤之苦時,我們需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導。

來自外部的危險

文化上的壓力會對教會的信息與使命施壓,導致教會偏離正道。當教會開始調整自己的信息去適應主流文化的規範時,教會就無可避免地採取了假教導的形式,使會眾逐漸遠離耶穌的福音。

對我們許多福音派教會而言,有一種假教導的形式是不容易察覺的,就是那種「上帝與國家」的福音。或許你有在車牌和衣服上看過基督教旗幟和美國國旗連結在一起的圖案,彷彿這兩面旗幟彼此互相加強,而且永遠不會互相衝突。還有很多人也不斷地把我們的國家視為「救贖之國」,在預言或救贖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但是我們保守的政治文化毫無任何條件地將美國授以「基督教國家」之名,這實際上代表著一種假教導。天國並不等同於任何政治勢力或民族國家,而且天國將要審判它們全部。畢竟,上帝的統治就是那打碎滅絕列國並充滿天下的石頭(但以理書2:44-45)。未能區分天國和美國,這就是一種假教導。

另一種「來自外部」的假教導,就是一種親族形式的教導,這種教導認為某些人的「血統」比其他人種或民族還更尊貴。有些改革宗福音派人士主張說上帝的律法要求種族的區隔,並且人人都必須效忠於自己的民族傳統。雖然這種教導的聖經根據是非常不穩的,但依然阻止不了那些渴望有個堅固家庭的人去聽信這種牴觸聖經核心信息的假教導,聖經告訴我們說耶穌的十字架拆毀了各民族之間隔斷的牆,為的是要在祂裡面創造一個新人(以弗所書2:14-16)。

我們文化中的這兩種假教導在定位上比較偏「右翼」。不過,當然,危險的壓力同樣也來自另一端,試圖要修改教會的教導。由於我們的文化提倡同性婚姻、性別交換和其他替代的生活方式與信仰的合法化,因此人們愈來愈強烈地施壓要福音派教會調整聖經的信息。有些自稱福音派的人主張說耶穌從來沒有提到同性戀,所以這對基督徒而言是個開放的議題;也有些人聽信那種明顯錯誤的論調,說使徒保羅寫羅馬書一章的時候並不是在講「單一配偶制」的同性婚姻。另一方面,有些教會並不接受這樣的觀點,但是卻也從不談論這些事情。這些教會在面對有關同性戀或性別交換的議題時保持沉默,這麼一來就敞開了大門讓他們的會眾在這些議題上離開聖經的智慧去自尋出路。

福音派教會愈來愈感到要調整聖經信息的壓力

論到文化在性這方面的假定時,這種情況尤其明顯。有件事讓我感到震驚,就是有位來自基督教學校的聖經教師曾經告訴我說他的高中學生有將近六成都認為婚前同居是一種可被接受、而且可以用來促進雙方和睦相處的方式。當然,他們的教會並不是明確地這樣教導他們,但是談到性,這些教會除了講教導一種簡單(而且基本上是負面)的禁戒以外,就沒有再進一步教導什麼了。福音派牧師和教師能夠、也應當更多地講論性與愛在合乎聖經的婚姻當中是怎樣的美好與優越,但我們的年輕人卻經常聽不到這樣的教導,因此必須獨自靠著文化的基本假定去航行在文化的水域中。

然而,說到底,我們的文化透過它持續不斷對自主權的追求,造成了最大的危險。身為西方人,我們認為我們都是自足、自決的個人,認為我們能夠創造自己的身分和自己的未來。結果,我們就認定說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可以規定我們要如何使用自己的身體,甚至沒有人可以要我們為此負責。所以在性這方面,我們決定自己的性別或性生活;在觀念方面,我們把墮胎給合理化了;在婚姻方面,我們把輕易的離婚,連同姦淫、開放式婚姻或多邊戀都給正當化了。

但是這種自主權的觀念也會以其他方式影響我們。由於我們決定自己的命運,所以那位能夠將人丟進地獄裡的上帝就變成是不存在的了。事實上,真正的宗教信仰也因此變得不存在了,所有的宗教信仰都變成是我們藉以在這個世上運作的私人手段而已。宣教(宣講福音和地獄的危險)不但變成了不禮貌的事,甚至成了壞事,因為它牴觸了基本的自主權,這個自主權說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路。從伊甸園開始,我們就一直聽信敵人的應許:「你們將會像上帝一樣。」我們也一直問敵人問的問題:「上帝豈是真的這麼說?」

我們文化中的自主權也許無法直接進入地方性的福音派教會,但這並不表示我們能夠不受自主權的誘惑。當人們因為想要保持獨立而拒絕加入一個相信聖經的當地教會時,這就是危險的自主權的其中一種形式,這種自主權跟我們文化的基本假定是同一個概念。當人們脫離教會,而不是服從教會的管理與懲戒時,這也是自主權造成的結果。當有些長老用「他們的異象」來挾持教會會議,而不是服從其他弟兄的時候,這也是我們文化中那危險的自主權觀念所導致的結果。

當我們未能辨認並且指出這些來自文化的危險時,或者當我們對它習以為常的時候,我們的文化─無論是何種形式─往往都會危及教會的信息並且使我們落入假教導之中。身為牧師和長老,由於牽涉到人寶貴的靈魂,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的教導與講道是有可能受文化的誘惑而偏左或偏右的。

用上帝的道來牧養

說到底,我們能保護自己和會眾的唯一盼望,就是教導並且傳講上帝全部的計畫。事實上,牧養上帝託付我們的百姓,最佳的方式就是在每個星期的團體敬拜中傳講上帝的道。這表示說我們講道和教導的時候必須要堅定的決心,為了要使各人在基督裡得到完全(歌羅西書1:28)。

堅定地用上帝的道來牧養上帝的百姓,其中一個方式就是開始逐節地照著聖經講道。雖然主題式的系列有時候具有很大的益處,不過上帝的百姓最大的需要就是去了解上帝的道,並將之實踐於他們的生活中。要幫助人們了解上帝的道,最佳的方式就是逐節地按聖經講道,讓人們聽完講道之後能夠了解一整卷經文的整體信息,以及當中個別經文的意義。

當牧師照著聖經一卷一卷地講道與教導時,自然而然就有機會能夠指出不同形式的假教導。逐節地講加拉太書的時候,講員自然而然就會談到道德主義和律法主義形式的假教導。逐節地講約翰福音或約翰的書信時,牧師就一定會談到道德律廢棄主義。逐節地講馬太福音的時候,牧師就會處理到一系列的問題,包含輕易的離婚、放蕩的性生活和政治性的偶像崇拜。逐節地講創世記,能帶會眾來仔細檢視主流文化中有關自主權的假定。逐節地講雅歌,則是能夠用自然的方式教導性慾望和愛情在合乎聖經的婚姻中所有的卓越與美好。

我們的會眾需要看見為什麼許多不同形式的「基督教」教導是錯謬的,更需要看見什麼才是正確的教導。

還有一些例子也告訴我們如何以別種方式來堅定地用上帝的道牧養會眾:長老、教師和牧師應當使會眾接觸到各個不同部分的聖經。在舊約聖經與新約聖經之間往返,讀過舊約的歷史與新約的福音,講解智慧文學或啟示文學─為了要教導上帝一切的旨意,這些全部都是必要的,但這同時也是在向會眾示範說要如何研讀聖經,以及如何將聖經應用在他們的生活中。此外,熟悉聖經的不同部分也能夠自然地幫助人對付假教導的許多不同形式和偽裝,並以真理來取而代之。

關於用上帝的道來牧養會眾,還有另一個層面要注意,就是牧師要願意「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摩太後書4:2)。大多數的傳道人比較喜歡同一種模式的講道和教導;然而我們的會眾有時候需要被責備與警戒,有時候需要被勸勉與鼓勵。如果我們總是鼓勵而從來不指責,那麼我們的會眾雖然會領受聖經中不同部分的教導,但是他們就無法總是以當下所需要的模式來領受這些教導。如果我們總是責備而從來不勸勉,那麼他們可能就無法領受到足夠的力量或鼓勵來繼續向前行。

這表示說我們必須瞭解我們的會眾。牧養的工作最困難的部分之一就是我們的孤立。在每一週的講道工作中,我們傾向於重複做同樣的事,準備講道和課程。時間一久,我們就認為大家都用跟我們同樣的方式來看待世界;但事實上,因為我們每天都在想著聖經和事工,所以我們可能會愈來愈疏離我們會眾實際的處境與他們的想法。

我們愈是能夠陪伴我們的會眾,聆聽他們的心聲,並且愈是能夠聆聽並且解釋我們的文化,那麼我們就愈能夠以真正觸及我們會眾的方式、也以他們需要的模式來教導並且應用上帝的道。我認為這就是聖經用牧羊來作為牧師工作模範的原因之一,也是聖經告訴我們「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群羊」(彼得前書5:2)的原因之一。它假定我們會了解自己的會眾─無論是名字還是內心,也就是指它們的想法,以及形塑他們世界觀的思想,還有他們面對生活的方式。

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說:「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提摩太前書4:13)。上帝的道是培養成熟基督徒的最佳方式。我們身為牧師和教師的呼召就是要裝備我們的會眾,好讓他們能夠分辨出正確的道路,也就是上帝命令我們走的道路,並且走在其中。我們知道異端也都會引用聖經,所以我們必須要裝備我們的會眾去了解為什麼不同形式的「基督教」教導是錯謬的,更要幫助他們去看清楚正確的教導是什麼樣的形式。

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履行上帝託付我們的工作,這個工作的目標就是要讓每一個被託付給我們的人都安抵天家。我們為此勞苦,照著聖靈所賜之上帝的大能盡心竭力。

本文最初發表於《桌邊談》雜誌。
Sean Michael Lucas
Sean Michael Lucas
肖恩‧路卡斯博士是田納西州孟斐斯獨立長老教會的資深牧師,也是改革宗神學院教會歷史的首席教授。他是《持續不斷的教會》(For a Continuing Church)一書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