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道的勸服之功
2023年06月23日
無誤的聖道
2023年07月19日整個人類的合一性

編者注:這是《桌邊談》雜誌:人論系列的第十三篇。
2020 年,內華達州的一位教師要求她的學生寫下各自的身分和特質,之後她根據他們的「特權」或「扣分項」進行打分。白人或基督徒的身分特質被定義為「壓迫性的」,是扣分項。學生們被要求「脫去和改掉」他們「壓迫性的身分特質所衍生的信仰、態度和行為」。一位名叫克拉克(William Clark)的學生表示自己很清楚老師要求學生「改掉」基督教信仰的做法是不對的,但老師威脅他,如果不服從老師的這個要求,他就會不及格,不能順利畢業。
那次課堂活動是批判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的一次實際應用,這個理論在當今社會和教會中是最爭議的議題之一。在「反種族主義」的旗幟下,許多學童被鼓勵要以「種族差別」的眼光來看待一切問題,將自己或他人視作是享有特權的罪人或是被壓迫的受害者。這種極端的做法無疑會製造分裂。
在分裂的意識形態的問題中,聖經照射進一道閃亮的光芒。聖經教導人類是合一的(創一26;七21;十32;太十九4;徒十七26;羅五12-21;林前十五21-28,45-49)。人與人之間的關聯遠比大多數人想的要更強,並沒有所謂「黑人」或「白人」這種絕對的身分差異。然而,人類的本質具有基本的合一性,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去尊重種族和文化的多樣性。當充滿多樣性的各民族聚集在一起尊榮上帝時,祂就得著了榮耀(啟五9)。
墮落的現實世界中充滿了醜陋的不公義、虐待和剝削(傳四1;羅三9-19)。能感知到錯誤的這個能力上帝給的。公義的造物主已經將道德律放進我們心裡(羅一18-32;二14-16)。我們渴望公義,這證明了我們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的。
基督徒常常站在前線,堅持所有人都應該受教育,認為所有人都有機會讀上帝的話語。聖經認定所有人都當受到尊重,這種信念成為廢除奴隸制度的基礎。在自由社會中,我們所珍視的自由和權利是基於聖經的信念:所有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的,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人人平等。
三位一體的上帝是真理的基礎。
儘管如此,今天仍有許多人認為基督教是有壓迫性的。但是,人們卻以各種敏感訓練(Sensitivity training)、無意識偏見(unconscious bias)訓練,以及教導各種多元、公平和包容計畫來推行批判性種族理論。在尋求公義的道路上,他們拒絕接受上帝的世界觀,這讓事情變得更糟糕。批判種族理論僅是批判性理論的一個分支,該思想流派「志在摧毀所有超越性的真理(transcendent truth)」,對聖經和基督教的敵意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這個流派的核心。傳統學科(科學、歷史等)一直在試圖理解世界的真相。然而,批判性理論關心的是如何改變世界以實現平等(結果的平等而非機會的平等)。批判理論試圖說服人將所有的權威都視為帶有壓迫性的,所有聲稱為真理的說法都當被質疑,所有的語言最終都是無意義的,這樣的結果是社會的穩定遭到破壞。批判理論認為,大眾的解釋、道德準則、宗教,甚至法律條款、理性、邏輯和科學都只是享受特權者保護自己地位和壓制他人的手段。
如此具有毀滅性的項目最早出現在大學校園中,現在已占領了西方所有的教育機構。社會被分割成不同的群體,人們爭先恐後的以受害者自居,相互對立。個人的道德責任被淡化,因為人們視罪為集體性的。特權則是一種永遠不可能完全消除的罪惡。人類被切割成兩種群體:有資源的人和沒有機會的人,雙方都無法理解對方的經歷,這就否定了人與人之間真正交往的能力,上帝賜予我們與他人溝通、信任他人的能力也因此喪失了。這令人困擾,限制了社會的互動。同時這也是否認上帝是外在和普遍性真理的結果。
聖經教導我們,上帝賜予我們生命,每個人都是按照祂的形象創造的。每當我們忽視或輕視其他人時,就是在侮辱他們的造物主(箴十四31;十七5)。唯一能確保人類有自由有尊嚴的想法,就是相信是上帝創造了人類。進化論的思想直接導致了優生學這種錯誤的「科學」,而優生學又助長了種族至上的邪惡思想。
一旦人劃分群體來區別對待不同的人,就可能不會尊重人本身,人類本該享有的普遍的尊重就此消失了。因著個人的特質、美德或成就而應當給予的特殊尊重也同時消失了。聖經中關於創造和救贖的真理指出了人類具有基本的合一性,並且每個人都當得到尊重。
聖經說我們都是罪人;我們都需要付道德責任;我們都可以得到赦免。當我們承認自己的罪並經歷上帝的赦免之後,就有能力去寬恕別人。在一個兩極分化和社會分裂的時代展現出謙卑和寬恕的能力是反文化的,但同時也是很美好的。
尋求正義和反對種族歧視固然是對的,然而,唯有聖經的世界觀才是捍衛人類尊嚴和社會和諧的基礎。如果我們向這種破壞超越性真理的意識形態妥協,就會是一場絕對的災難。我們可以很喜樂地宣告,三位一體的上帝是真理、公義和道德的基礎,祂配得所有國家、所有時代和所有人的讚美(詩七十二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