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爭論有時候是必要的? - 林格尼爾福音事工
想想大眾
2021年03月18日
專注於天上的事
2021年03月30日
想想大眾
2021年03月18日
專注於天上的事
2021年03月30日

為什麼爭論有時候是必要的?

編者註:這是《桌邊談》雜誌:爭論系列的第七章。

我最近看到一位年輕的媽媽迅速而果斷地採取行動,結束了兩個學齡前男童之間的爭吵。她的行動是正義的,也相當有效,然後她轉向這兩位指控者,並制定了法律:「爭吵永遠都是不對的。」

對不起,這位媽媽,我懂你的意思,但這種道德教育對那些男孩的成長並沒有多大的益處。他們長大後要面臨的挑戰,就是要明白什麼時候爭吵是對的,以及如何按照聖經的命令,好好地打信心的仗。

那教會呢?基督徒和教會參與爭論是正確的嗎?當然,答案是肯定的 ─ 有些時候,信徒會因為一些嚴肅且重要的問題而產生分歧,而爭論是不可避免的結果。避免一切爭論的唯一方法,就是認為我們所相信的一切都沒有重要到需要去捍衛的程度,並認為沒有任何真理是太珍貴而不能妥協的。

我們知道,基督非常關心祂教會的平安。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七章為教會的禱告中,祈求祂的羊群能得到天父的保護,並且能合一。但是,正如基督也明確指出的,祂的教會要在真理中合一和成聖。換句話說,如果不在上帝所啟示的真理中合一,就不是真正的合一了。

新約聖經並不避諱地揭示了初代教會的會眾之間、甚至是基督教領袖之間嚴重的爭論。使徒保羅在與加拉太人的爭論中為福音辯護,反對妥協(加一6-9)。當他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他也勇敢地參與了道德的爭論(林前5)。保羅也曾因著外邦人和割禮的議題而指責彼得(加二11-14)。猶大書警告說,捍衛真理、抵禦敵人是長期的挑戰(猶3)。約翰警告說,有一個教會對真理非常冷淡與不堅定,以至於它無法展開必要的爭論(啟示錄三14-22)。

教會的歷史也提醒我們,當福音的真理岌岌可危時,爭論是必要的。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真理被人否定、必須要捍衛真理的關鍵時刻。教會必須正視所教導的內容,並判斷這個教導是否符合聖經。這通常會產生爭論。如果教會認為要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爭論,我們就會失去福音。

令我們感到羞愧的是,教會常常因為錯誤的爭論而分裂。各教派在一些議題上出現了分歧,然而根據上帝的話語,這些議題其實是無關緊要的。此外,有些教會似乎是靠著爭論而興旺起來的,甚至有些教會成員和領袖是專門分裂教會的人。這給教會帶來了恥辱和責備,也使教會在傳福音和使人作門徒的任務上分心。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一場爭論是對還是錯呢?回答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到聖經中去評估該議題的重要性。所有關於真理的問題都很重要,但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同等重要。在核心和基本教義上的爭論是不該去避免的,否則就會背叛福音。正如保羅對加拉太人的警告,一個不願面對有關核心教義之爭論的教會,很快就會開始傳起「另一個福音」。當爭論涉及了基督的完全神性和人性、三位一體的本質、唯獨因信稱義和聖經的真實性等這類核心且重要的教義時,教會就必須面對爭論。一旦避開了這種爭論,就等於是丟失了福音和聖經的權柄。這些爭論都是有關於「一級」重要性的教義 ─ 若沒有這些教義,基督教信仰就無法存在了。

第二級重要的教義,跟福音的基本層面及其對悔改和相信的呼召無關,但它們確實解釋了教會分為不同宗派的原因。宗派,是由於在洗禮、教會秩序以及其他在聚會生活中無法避免的議題所導致的分歧而產生的。

至於第三級的議題,應當被討論、甚至是辯論,但不應當把信徒分成不同的群體和宗派。群體和宗派必須培養聖經和屬靈方面的成熟度,以便判斷分歧的重要性,並釐清什麼時候是該爭論的,什麼時候是不該爭論的。

眾所周知,政治家們曾敦促他們的同事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危機。同樣地,教會也不該浪費任何一場爭論。忠心的教會必須讓它的爭論有意義。一旦到了必須爭論的時刻,就應該藉著該爭論來促使教會歸向基督、歸向聖經,因為信徒在爭論中應當要尋求明白聖經所教導的一切。當信徒們在聖靈的帶領下尋求一致的思想時,所有爭吵辯論都會促使教會跪下來禱告。爭論如果處理得當,就能警告教會不要對教義漠不關心,也提醒教會關於謙卑的必要性。

最後,爭論應當使教會為著那「只有在基督榮耀祂的教會時才會成就的合一」而禱告(pray for that unity that Christ will accomplish only when He glorifies His church)。即使如此,主啊,願你快來。在那之前,我們不敢浪費任何一場爭論。

本文原刊於《桌邊談》雜誌。

Albert Mohler
Albert Mohler
莫勒博士(@AlbertMohler)是肯塔基州路易維爾南方浸信會神學院的校長與基督教神學約瑟夫‧愛默生‧布朗教授。他是每日節目《簡報》的主持人,並著有多本書籍,包括《翻轉世界的禱告》(The Prayer That Turns the World Upside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