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王子:威廉·丁道爾 - 林格尼爾福音事工
真理的堡壘:馬丁‧路德
2022年10月28日
聖約神學家:布林格
2022年11月09日
真理的堡壘:馬丁‧路德
2022年10月28日
聖約神學家:布林格
2022年11月09日

翻譯王子:威廉·丁道爾

編者註:獨立文章系列的第四篇。

威廉·丁道爾(約1494-1536年)對英國的宗教改革做出了巨大貢獻。許多人會說他的貢獻在於將《聖經》翻譯成英文並審查其出版。然而一位傳記作家布萊恩·愛德華茲(Brian Edwards)卻認為丁道爾不僅是「英格蘭宗教改革運動的核心」,他本人「就是英格蘭的宗教改革」。這位改教家在翻譯《聖經》時對英語語言的使用大有能力,因此他也被稱為「現代英語之父」。

約翰·福克斯(John Foxe)甚至稱丁道爾為「英格蘭的使徒」。毫無疑問,丁道爾以其不朽的作品,改變了英國歷史和西方文明的發展進程。

丁道爾出生於1490年代初英格蘭西部農村的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出生年份很可能是1494年。丁道爾家族是一個勤勞且有頭有臉的富裕農民家庭,因此有能力將威廉送到牛津大學去讀書。1506年,12歲的威廉進入馬格達倫學校(Magdalen School),這間學校相當於位於牛津大學馬格達倫學院內的一所預備文法學校。在馬格達倫學校學習了兩年後,丁道爾進入了馬格達倫學院學習了文法、算術、幾何、天文學、音樂、修辭、邏輯和哲學。不僅如此,在英國最優秀的古典學者的指導下,丁道爾在語言方面取得了迅猛的進步。他於1512年獲得學士學位,1515年獲得碩士學位。在離開牛津之前,丁道爾被任命為神職人員。

劍橋大學和白馬驛站

此後丁道爾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據說他取得了劍橋大學的學位證書。當時馬丁·路德的許多作品在劍橋大學的師生中廣為流傳,在校園裡引起了振奮人心的風潮。在這樣的背景下,丁道爾接受了新教運動的核心真理。

1520年,就在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的三年後,一小群劍橋大學的學者開始定期聚集,討論這種「新興」神學。他們常常聚在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校園內一家名為「白馬驛站」(White Horse Inn)的酒館裡。由於他們常常對德國改教家路德的想法進行辯論,因此這個團體也被稱為「小德國」。在這群人中有許多人後來成為了改教運動的領袖。

1521年,丁道爾覺得自己需要離開學術環境,以便對宗教改革的真理進行更仔細的思考。同時他也希望有時間研究和消化希臘文新約聖經。於是他回到格洛斯特郡找了一份工作,為富裕的約翰·沃爾什爵士家(Sir John Walsh)工作。在這段時間裡,他意識到要在英國用拉丁文聖經來傳福音是不可能的。他逐漸看到,「除非將聖經以母語的形式呈現在英國人眼前,否則平信徒不可能得到真理上的建造。」

當時當地的牧師們經常去沃爾什莊園(Walsh manor)用餐,丁道爾親眼目睹了羅馬神職人員令人震驚的無知樣貌。在一次用餐期間,丁道爾與一位天主教神職人員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後者說道:「我們可以沒有上帝的律法,但絕不能沒有教皇的律法。」丁道爾大膽地回應說:「我反對教皇和他的一切律法。」緊接著他說了這樣一段著名的話:「如果上帝早幾年赦免我,一位農家少年在我的教導下都可以比你們更熟悉聖經。」 從這時起,將聖經翻譯成英文就成了丁道爾的重任,驅使著丁道爾前行。

帶著計劃去倫敦

1523年,丁道爾前往倫敦,為翻譯聖經這個項目尋求官方授權。他計畫與倫敦的主教庫斯伯特·坦斯特(Cuthbert Tunstall)會面。丁道爾認為坦斯特會對他的翻譯項目持開放態度,但他遇到了阻礙,坦斯特堅決抵制路德思想的傳播。由於1522年路德的德語聖經發行後,德國發生了很大的動亂,坦斯特擔心同樣的事也會在英國上演。坦斯特很清楚,一本人人都觸手可得的英文聖經將會促進改革宗教義的發展,威脅到天主教。丁道爾很快就意識到,他必須離開英國才可能完成他的聖經翻譯計劃。

1524年4月,時年30歲左右的丁道爾啟航前往歐洲大陸,著手開始他的聖經翻譯和出版計畫。在他生命的最後十二年中,丁道爾都被驅逐在英國之外,過著逃犯般的流亡生活。

抵達德國漢堡(Hamburg)之後,丁道爾的旅程似乎是從威登堡(Wittenberg)開始的,路德在這裡推翻了教皇殘餘的權威,這座城市深受路德的影響。在這裡,丁道爾開始將《新約》從希臘文翻譯成英文。

1525年8月,丁道爾前往科隆(Cologne),在那裡完成了《新約》的翻譯初稿。在這座繁華的城市裡,丁道爾找到了印刷商彼得·昆特爾(Peter Quentell)來出版他的聖經譯本。他本打算不惜一切代價秘密印刷聖經譯本,但這個項目的消息最終還是洩露了。一位宗教改革運動的激烈反對者約翰·科赫萊厄斯(John Cochlaeus)無意中得知了這個消息,並立即安排對印刷廠的突擊檢查。然而,丁道爾早有預感,他帶著只有十頁的印刷稿消失在了夜色中,沿著萊茵河逃到了對新教改革更友好的城市沃木斯(Worms)。

1526年,丁道爾找到了一位名叫彼得·肖弗(Peter Schoeffer)的印刷商,他願意完成丁道爾的英文新約聖經的印刷工作。這是最早從希臘文翻譯成英文,並以清晰的、大眾化的英語機械印刷成冊的聖經的一部分。1526年春天,丁道爾開始將他的英文新約聖經裝在成捆的棉花中偷運到英國。這些聖經很快就供不應求了。

到了1526年夏天,丁道爾的新約聖經在暗中流通的情況被教會官員知道了。坎特伯雷(Canterbury)的大主教和倫敦的主教都被激怒了。他們試圖銷毀所有能找到的丁道爾的《新約聖經》副本,並宣佈購買、出售甚至連搬運聖經是一項重罪。但這些行動未能阻止丁道爾譯本的傳播,英文聖經的需求量與日俱增。

1528年6月18日,約克的紅衣大主教托馬斯·沃爾西(Cardinal Thomas Wolsey)派遣三名代理人到歐洲大陸積極尋找丁道爾。沃爾西還命令英國駐低地國家(荷蘭)大使約翰·哈克特(John Hacket)要求低地國家的攝政王授權逮捕丁道爾。但由於丁道爾出於安全因素的考量已經撤回了馬爾堡,因此哈克特最終報告主教找不到丁道爾。

翻譯摩西五經

1528年9月,又有人試圖追蹤丁道爾。修士約翰·韋斯特(John West)從英國被派往歐洲大陸逮捕逃犯並將其帶回。韋斯特在安特衛普(Antwerp)登陸,身著平民服裝,開始追捕丁道爾。他走遍了各個城市,到處審問印刷商。在這種壓力之下,丁道爾選擇繼續留在馬爾堡。他利用這段時間自學希伯來語。丁道爾還是學生的時候,英國的大學還沒有開始教授這種語言。有了這項新技能,丁道爾開始將摩西五經從希伯來文翻譯成英文。

1529年,丁道爾從馬爾堡搬到安特衛普,這座繁榮的城市有發達的印刷業、富有同情心的英國同胞,以及一條直接通往英國的路線。在這些新的掩護下,他完成了對摩西五經的翻譯,但他仍然覺得留在這個大城市的危險太大了。他意識到,五經必須在其他地方印刷。於是丁道爾登上一艘駛向德國易北河口(Elbe River)的船隻,轉道到了漢堡。不幸的是,一場可怕的風暴襲擊了這艘船,船在荷蘭海岸觸礁,丁道爾的書籍、著作和摩西五經的翻譯本都遺失在了海上,因此他不得不從頭開始這項工作。

最終丁道爾去了漢堡。在那裡,他被接到馮·埃默森家中(the Von Emersons),這是一個對宗教改革強烈認同的家庭。在這個讓人有安全感的環境中,丁道爾開始了重新將摩西五經從希伯來語翻譯成英語的艱巨工作。這項工作從1529年3月一直持續到12月。1530年1月,摩西五經的英文譯本在安特衛普印刷,然後被偷運到英國並發行。

1530年11月,亨利八世的顧問托馬斯·克倫威爾(homas Cromwell)試圖採取另一種策略來動搖丁道爾。他委託認同宗教改革的英國商人斯蒂芬·沃恩(Stephen Vaughan)去找丁道爾。沃恩代表國王受命為丁道爾提供薪水以及回英國的安全通道。當他到達歐洲大陸時,沃恩給丁道爾寫了幾封信。丁道爾回了信,並於1531年4月在安特衛普有過好幾次秘密會面。然而,丁道爾還是擔心國王會違背其安全通行的承諾,從而使翻譯工作不得不停止。於是,丁道爾告訴沃恩,他回英國只有一個條件——國王必須讓其他人將《聖經》翻譯成英語。丁道爾說,如果國王願意這樣做,他就會回到英國,不再翻譯聖經。如有必要的話,他甚至會向國王獻出自己的生命。

6月19日,沃恩從安特衛普給克倫威爾回信,寫下了這幾個簡單的字:「我發現他(丁道爾)總是在老調重彈。」換句話說,丁道爾不會改變他要做的事。在英王授權翻譯英語聖經之前,他是不會回英國的。

在安特衛普被捕

1534年初,作為英國富商托馬斯·波因茨(Thomas Poyntz)的賓客,丁道爾搬到了安特衛普的一間大房子裡。據丁道爾傳記的作者大衛·丹尼爾(David Daniell)的記載,波因茨是「一位善良、機靈、友好且忠誠的支持者。」 波因茨將丁道爾納入他的保護範圍內,甚至為他提供津貼。

有了這樣的安全感之後,丁道爾開始著手完成對他的《新約聖經》翻譯的修訂工作。第二版譯本對1526年的初版進行了大約四千多處的修改和更正。此時丁道爾的希伯來語已經和他的希臘語一樣純熟了,這使得他能夠嫻熟地翻譯下一部分的舊約聖經,即從約書亞記到歷代志下。

此時,在英國有一位叫哈利·菲利普(Harry Phillips)的人,他的父親給了他一大筆錢,讓他支付給倫敦的某個人。但菲利普斯把錢都賭輸了。教會裡某位不知名的高官得知了菲利普斯的困境——這位高官很可能是倫敦的主教約翰·斯托克斯利(John Stokesley),就給了他一大筆錢讓他去歐洲大陸搜尋丁道爾。在絕望之中,菲利普斯接受了這項提議。他於1535年初夏抵達安特衛普,開始在英國商人中到處聯絡詢問。當他找到丁道爾時,他假意建立與丁道爾的友誼,騙取了他的信任,然後在某一天他把丁道爾引誘到一個狹窄的通道裡,士兵們在那裡逮捕了他。在逃亡12年後,丁道爾被抓獲。

波因茨的家隨之被搜查,丁道爾的一些財產被拿走。然而,他從《約書亞記》至《歷代志下》的那部體積龐大的翻譯手稿卻不知怎麼的在這次突襲中被保留下來。這份手稿很有可能在他的好友約翰·羅傑斯(John Rogers)那裡,約翰最終將其付印成為1537年的《馬太版聖經》。(The Matthew Bible)

被囚維爾沃德

丁道爾被囚禁在布魯塞爾以北六英里處的維爾沃德城堡(the castle of Vilvoorde)中。在那裡,丁道爾被折磨了將近一年半之久,為他的審判做著準備。福克斯(Foxe)寫道,丁道爾「所影響的……正是他的敵人」,因為據說在他被囚禁期間,「他使得他的看守、看守的女兒和家裡的其他人都歸信了。」

1536年8月,丁道爾接受了終審判決,針對他的指控有一長串,他被判為異教徒。同一天,在一次公開儀式上丁道爾被革除神職人員的身分。然後他被移交給世俗權力機構進行懲罰,被宣判死刑。

1536年10月6日,丁道爾被處決。他被勒死、被火燒,他的身體被火藥炸開,但在死前的那一刻,他喊出了那句著名的遺言:「主啊,求祢打開英國國王的眼目。」

本文原刊於《獨立文章》

Steven Lawson
Steven Lawson
(史帝夫‧勞森 ) 史帝夫‧勞森 是「專一火熱」事工(OnePassion Ministries)的主席與創始人與林格尼事工的教學夥伴,並有許多著作,包括《恩典的根基與真理的時刻》(Foundations of Grace and The Moment of Truth)。